為“中國之治”貢獻青春力量

  【青年學子説】

  作者:陳曉佳(紹興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191班學生)

我成長於浙江的一個小縣城。2016年,剛剛步入高中的我,參加了一次體驗城管工作的社會實踐。一個早秋的下午,暑氣還未消散,我們坐在城管同志的工作巡邏車上,一邊看着市容市貌,一邊聽他們介紹工作職責。哪一個商鋪門口總是亂擺亂放,哪一個地方違章停車最頻繁,又是哪一處夜間鬧事多……看着城管同志們忙碌的身影、黝黑的皮膚,我深刻感受到城市管理的不易。

高中畢業,朋友邀請我到她家所在的村鎮遊玩。綠樹廕庇的生態小道上,朋友談到她的家鄉有一張縣域基層治理的“金名片”——“龍山經驗”,當地創建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受到了老百姓的誇讚,由此也激發了她成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夢想。求學路漫長,回憶過往,大學就讀於紹興的我恍然大悟,“龍山經驗”正是學習“楓橋經驗”的新實踐。

今年是建黨一百週年,蹚過歷史的長河,作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和基層社會治理領域旗幟的“楓橋經驗”依然歷久彌新。時間跨越58載,“楓橋經驗”從維護社會穩定的經驗上升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經驗,從地方社會治理的經驗上升為黨治國理政的經驗,在新時代依然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青年學子,能與“楓橋經驗”誕生地結緣,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上,見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我時常覺得幸運又自豪。“楓橋經驗”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實現了自律和他律、剛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統一。作為一名思政學子,我會不斷提升理論素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不斷推廣“楓橋經驗”,為“中國之治”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17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中國之治”貢獻青春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