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結束,縱享美好假期之前,擺在小學生面前的又一首要任務是“家長試卷簽名”。
比起老師課堂上嚴厲地教導,爸爸、媽媽的簽名才更顯“恨鐵不成鋼”之心緒。
比如有媽媽在試卷上作打油詩一首:
“陪來陪去全枉然,感覺世界全背叛,淚乾兒還是親兒,認認真真接着管。”
看完這段試卷簽名,不得不佩服這位家長的“才情”,看到孩子的成績單,真是滿紙肺腑言,一把辛酸淚啊,不過親媽畢竟是親媽,自個兒孩子還是要認真管的,要不然丟給誰呢?
再比如家長在試卷上“先抑後揚”表態度:
孩子是不懂嗎?不是的,歸根結底是不夠仔細。
很顯然,孩子在試卷中犯了很低級的錯誤,但是,爸爸看到孩子的成績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及時訂正,將二次犯錯的可能性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得不説,這是一位雷厲風行的好家長。
再比如孩子考了100分,家長依然不滿意,學生黨表示爸爸的要求太高了:
考不及格,家長希望考高分;
考了高分,家長希望考滿分;
考了滿分,家長覺得功夫下得不夠……
看了上面幾條簽名,我發現家長都是好家長,幽默、自省、精益求精,他們滿懷期望、精心栽培祖國的“花朵”,可孩子,常常是“屢教不改”的孩子。
不得不説,這屆家長,真是太難了!
試卷簽名暴露出的問題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本無可厚非,但是他們對孩子這種“高標準”、“嚴要求”卻常常摧毀了一個孩子上進的信心。
為什麼這麼説?
因為努力尋找兒童的缺點,然後進行批評是成人最典型的對待兒童的方法。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曾在書中深入總結了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源。
在成人眼中,兒童不會主動去學習;
每個孩子都有不好的地方,我們要盡力去幫助他們改正。
但是,通過大量的觀察和研究,蒙台梭利女士總結出一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觀點:
對比自己強的人,兒童是崇敬的。
兒童都有追求完美的美好天性,我們應該對其進行鼓勵,將其挖掘出來。
要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簡單來説,就是對於考試成績,孩子內心其實比家長更看重,因為這關乎他在集體中的“榮耀”,孩子看到自己因為失誤而沒有取得應有的分數,心裏比誰都難過。此時,大人任何批評、指責甚至是懲罰都不會帶來積極的結果,相反會讓孩子產生“畏難”心理。
什麼是“畏難”?
畏難就是“畏懼困難”,具體表現為:
“撒謊”,成績沒考好,試卷讓同學代簽家長的名字;
“氣餒”,即使考得再好,家長還是把重點放在那些“失分項”;
“自卑”,再努力也考不到班級前三名。
所以,考試結束後,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在試卷上寫的任何批評的話都只會削弱他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如果你告訴一個孩子他有多麼差勁、多麼蠢笨,只會傷害他的情感,而不會對他有任何幫助。
面試孩子考試失分,家長們要調整心態
針對孩子試卷中出現的“失誤”,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家長讓孩子把試卷抄一遍、檢查一遍就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抄試卷”某種程度是懲罰,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蒙台梭利説:“要想讓一個孩子不再犯錯,需要讓他更加熟練地掌握技能。”
要做到這一點,家長首先需要擺正一個觀念:
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不能消滅錯誤,但是卻可以減少錯誤出現的次數。
我們不能過於在乎自己是否犯錯,而應當關注自己所犯的錯誤。
糾正錯誤,不是老師和家長的事情,而是孩子自己的“份內事”。
孩子在考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知識是否掌握”的問題,它同時暴露出孩子是否具有自我改正錯誤的能力。
孩子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且有效改正,這才是“考試失分”真正值得研究和關注的地方。
那麼,如果克服這一問題呢?
答案是學會有效控制錯誤。
關於寫作業,一位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學霸曾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時這樣説:
每一個題目先在草稿紙上做好,然後端端正正地抄到作業本上,必須堅持每一次都要這樣。
試問這樣的點滴功夫,能有幾人能堅持?
也許良好的習慣才是學霸真正的過人之處,而那些後來成了“學渣”的都是自以為聰明的孩子。
一個長期保持自檢自查習慣的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孩子在做完數學題得出結果之後,會其對結果進行檢查。
而檢查結果這個習慣比結果本身對孩子更具吸引力,因為孩子內心獲得了一種滿足和成長——他正在通過自身趨於完美。
雖然孩子自己可能對這一點並未覺察,但是養成這種嚴謹、自信的品格卻將使他受益終生。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以,只有日常下足功夫,才能在考試時事半功倍。
這一點學生黨要始終牢記。
寫在最後
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人粗暴對待錯誤的方式,孩子不會因為在成人身上發現錯誤而對他不尊敬。同樣,如果一個人有勇氣、有能力、有責任克服並改掉錯誤,他同樣能贏回失去的尊嚴。
如果你的孩子數學不好,不代表他不聰明、理解力差,只代表他不懂數學概念和運算技巧。
對於家長來説,要學會尊重事實,並將事實看做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犯錯也有有益的一面,它至少讓我們離真理又近了一步。
古語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這句話體現在養育過程中的大智慧,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夠細細揣摩。
——感謝閲讀——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