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和韓信之間的故事早有一個著名的成語來説明,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因為蕭何而青史留名,成為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同時,韓信的被殺也和蕭何有直接的關係。這裏就有很多人問了,當初蕭何既然能夠月下追韓信,為何後來不肯救韓信,反而為呂后出謀劃策將其殺害呢?其實這並非是蕭何做錯了,問題出在韓信和劉邦身上。
蕭何當初對韓信的看重是真心的,説他是韓信的伯樂一點都為過,像韓信那樣的人,一沒有出身,二沒有戰功,除非經過數年的戰場拼命廝殺,否則是很難讓人相信他的能力的,他要想脱穎而出是很難的。他之前的經歷已經很能説明問題。
他先是跑到項梁的軍中,希望被委以重任,但項梁壓根注意不到這個人,項梁死了之後,他又跟着項羽,同樣沒有在短時間內引起項羽的注意和重視,他不得不離開項羽又跑到劉邦那裏,劉邦同樣沒有重用他。
他自認胸中有萬千韜略,卻無法發揮出來,倒是在劉邦手下的時候和蕭何有了接觸,兩人一來二去之間就對彼此有了很深的瞭解和認識。蕭何與各色人等打交道時間長了,看人的本事到時不小,經過和韓信的數日相處,他認為只要給韓信機會,他必定能創造奇蹟,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所以蕭何數次在劉邦面前提到韓信,試圖説服劉邦用用他,但劉邦始終不鬆口,韓信左等右等,等不來劉邦的重用,因此再次選擇離開,他趁夜逃亡,蕭何知道後來不及將這件事報告給劉邦,直接牽了一匹馬去追了,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而蕭何這近似瘋狂的舉動,顯然震撼到了劉邦,劉邦本以為蕭何這個智囊也逃走了,原來卻只是去追韓信,此時此刻,他似乎才不得不重新審視韓信這個人。因為蕭何用行動和語言告訴他這樣一件事:韓信“國士無雙”,是他劉邦奪得天下的最大籌碼。
還説什麼呢?重用唄,在蕭何的建議下,韓信以隆重的禮儀將韓信奉上大將軍,讓他領軍打仗,不得不説,後來的事實證明,蕭何眼光確實毒辣,正是韓信成為楚漢之爭中讓劉邦獲得勝利的一個最大的依仗。
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讓項羽都害怕,項羽甚至還派使者試圖説服韓信和他聯合,共同對付劉邦,但是韓信不肯背棄劉邦,因此拒絕了項羽,後來更是十面埋伏,讓項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終劉邦稱帝建國。
劉邦能稱帝建國,韓信確實功不可沒,誰都無法否認韓信的功勞,但是這功勞卻未必能給韓信帶來好的結局,因為在西漢初期,韓信即遭到了劉邦和呂后的猜忌,所謂功高震主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漢朝建立後,韓信過得很憋屈,這種憋屈讓他對劉邦的忠誠都打了折扣,最終引出了呂后的殺意。
呂后殺韓信的直接原因是因為韓信與謀反的陳豨裏應外合,試圖顛覆大漢的通知。陳豨在外起兵,劉邦親自去平叛,而韓信在內謀劃着發功兵變,試圖控制呂后和太子劉盈,只不過這件事很快被告發到了呂后那裏,呂后決定先下手為強。
呂后想將韓信召進宮,然後趁機殺死他,只不過她害怕韓信壓根不聽她的詔令,於是呂后找來足智多謀的蕭何,蕭何給呂后出主意,“言豨已得死,列侯羣臣皆賀。”蕭何親自給韓信寫了一封信:“雖疾,疆入賀。”
韓信不疑有他就進了宮,然後就被早就埋伏好的武士給捆了,呂后在長樂宮的鐘室內將韓信處死。很多人不理解蕭何為什麼在這裏不救韓信,反而幫助呂后除掉韓信。其實蕭何也是不得不這樣做,他不可能去做損己利人的事情。
為什麼説救韓信對蕭何來説是損己利人的事情呢?實際上,早在韓信和陳豨謀劃着搞事情以前,劉邦就已經猜忌韓信了。這種猜忌不僅僅是功高震主在作祟,還有韓信的“伐己功,矜己能”。
韓信之前確實對劉邦很忠心,沒有想過要離開劉邦,在有能力左右局勢的時候,不肯倒向項羽來對付劉邦,也不願意接受蒯通的建議自立門户,這是他的優點。
但另一方面,韓信又恃功而驕,很多時候在劉邦需要他出兵的時候,他都會有意無意地“刁難”劉邦,逼着劉邦答應點什麼條件,讓劉邦的心中很是不痛快,但為了大計,劉邦又不得不一次次容忍韓信,直到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不太願意忍了,他直接下了韓信的兵權,讓他做了楚王,後來又在陳平的謀劃下將韓信押赴洛陽,並將他貶為淮陰侯。
自此之後,韓信基本就處於沒啥自由的狀態。對於這樣的處境,韓信自然是很不滿意的,他沒少發牢騷,也沒少裝病不朝,發展到後來他終於和陳豨相約有機會在未來一起搞事情。
而這一切,劉邦知道後自然也不可能容得下韓信,只不過到底念着韓信是功臣,不太願意直接將他殺了,但呂后卻不管那麼多,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還是儘早除掉韓信的好,所以她才找蕭何商量怎麼抓住韓信,而蕭何也真的出了注意,為什麼不出呢?
蕭何又不傻,他怎麼可能想不到韓信的結局,韓信恃功而驕必然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而且劉邦和呂后對韓信都有猜忌之心,只不過劉邦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殺韓信,而呂后提前要殺韓信而已,在蕭何看來,劉邦和呂后遲早是要殺韓信的,韓信的結局已經註定了。
他如果不為呂后出主意,很可能就會被被呂后猜忌,呂后一猜忌,劉邦也就不遠了,到時候他又如何自保呢?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被皇上和皇后都盯上的人,很難能善終,所以蕭何不可能為了韓信去搭上自己。
再説了,呂后當時代表的實際上也是劉邦的意思,既然他們都想要韓信的命,他這個做臣子的又怎麼能不為君分憂呢?況且韓信的死也並不冤枉,儘管當初劉邦讓武士捆綁住劉邦將他押送洛陽的時候,他曾説過:“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這並非沒有道理,但韓信也並非那麼無辜,他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伐己功,矜其能”,讓劉邦很是不滿,又在劉邦將他貶為淮陰侯後走上了謀反的道路,最終落得了一個自己被殺、宗族被夷的結局,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