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鏑 | 不妨走進農村過夏令營

鳴鏑 | 不妨走進農村過夏令營

文 | 楊澤英

圖 | 網絡

登山、健行、划船、釣魚……1861年夏天,一位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教師肯恩,為了均衡促進孩子們的身心發展,率領全校的學生進行了為期兩週的户外活動。

這種活動被命名為夏令營。

160年後的今天,夏令營已成為世界各地孩子們度過假期的重要選擇之一。

從傳統的軍訓體驗營、體育集訓營到各種垂類的科技、財商教育、藝術賞析營,夏令營形式日漸豐富。近年來,更有很多家庭青睞送孩子去國外參加遊學營,兩三週的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孩子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夏令營?

我們不妨迴歸本源,想想100多年前,肯恩是為何帶領全校孩子們走出校園的?

放下書本,迴歸自然,讓孩子認知城市生活之外的事物,發掘更多觀察世界的視角,彌補在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難以覆蓋的部分,是夏令營啓程的初心。

這部分內容,對於當代中國孩子來説意義深遠,而回歸自然,中國鄉村就是一個絕好的選擇。

在鄉村,看看糧食如何被餵養長大,因此明白一粟一粒來之不易。

在鄉野,與不知名的小花小草説説話,感受“眼見為實”的真實體驗。

在鄉村,他們可能自然而然地會問出許許多多的“為什麼”,因為那裏有着生命萌芽的樣子,有着與城市迥異的風土人情。

在鄉村,他們也會得到許許多多的答案,那些樸實的元素會是孩子們易於感知、樂於接受的鮮活教材。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孫雲曉曾表示,青少年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父母和老師不能代替他們的成長、體驗,因此野外活動、營地活動是非常需要的。而夏令營的體驗式教育有別於學校教育的講授程式。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旅途見聞、野外長走、集體住宿,各式各樣的新鮮感會讓孩子們調動全部身心去體驗參與。

通過感受山村特殊的生活環境,親歷農種勞作的各個環節,孩子們將體悟付出與收穫,學會分享與承擔,在磨礪中、在遠行中,看過祖國的山水,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

國外遊學、技能培訓夏令營有其功能性價值所在,但認知生命本源更是當前青少年最該補上的一課。知曉從哪來,才知道該去什麼樣的遠方。

孩子們所需的豐富營養,不一定必須來自鮑魚海蔘,也可以是牛奶和蜂蜜。在空山鳥鳴中走進一片真實的向日葵,那份體驗和記憶,未必不及去慕尼黑看梵高的“向日葵”。

鳴鏑 | 不妨走進農村過夏令營

但凡經歷,必有所獲。

世界如此之大,不如就從我們曾深深紮根的這片土地開始,真切體驗。

觀察植物生長,體驗生活艱辛,也只有真正領略過,對孩子們來説,鄉村才不再只是大人們口中的青澀回憶,也不只是存在於詩人筆下的離愁別緒。

他們會説,我曾在那裏種下一粒穀子,也曾在池塘抓過小魚。我曾赤腳踩泥土,也知道農耕勞作的週期。我在那裏交了幾個朋友,我曾與自然、與土地很近很近,那真是一個非常開心又難忘的夏天。

來源:人民日報數字傳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5 字。

轉載請註明: 鳴鏑 | 不妨走進農村過夏令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