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兩代輔導員攜手共育好隊員
每當看到孩子的一張張笑臉,山東省萊州市實驗小學大隊輔導員鄭藝玲都會體會到少先隊工作帶給她的幸福。
鄭藝玲的父親鄭延和已從事教育工作50餘載。他把青春年華、智慧和汗水,甚至退休後的餘熱都獻給紅領巾事業。正是受父親影響,鄭藝玲愛上紅領巾,也走上少先隊工作道路。
1978年,鄭延和從掖縣(舊時萊州市稱謂)城關公社教育組來到城關小學,擔任該校第一任大隊輔導員,後來又擔任掖縣少先隊總輔導員。
他把自己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紅領巾事業的熱愛化為動力,在少先隊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創出多項全縣、全省乃至全國“第一”。
1978年,“中國少年先鋒隊”恢復後,他在全縣第一個建起學校少先隊鼓號隊和紅領巾廣播室。
1979年,他在學校成立少先隊幹部學校和少先隊大隊部,建起少先隊隊室。
1980年,在他的努力下,學校與北京吉祥小學成為友誼校,學校建立紅領巾大院、少年之家校外教育陣地,還成立了縣級紅領巾銀行。
1981年,他帶領輔導員成立縣級少先隊理論研究小組,實現全校適齡少年兒童全部入隊。
1982年,全縣第一次進行少先隊禮儀教育,運用“比試”選舉法對少先隊小幹部選舉進行改革創新,還召開了第一次校級少代會。
1984年,在他的推動下,第一個縣級紅領巾理事會成立。
1985年,他輔導的少先隊活動在全國“創造杯”活動中獲獎。
退休後,他主動提出擔任校外輔導員,繼續為少先隊做點事。他走遍了萊州市所有中小學,向孩子們宣傳黨的希望和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帶領年輕輔導員研究少先隊工作。“只要孩子們需要我,我將永遠做一名光榮的少先隊輔導員。”鄭延和説。
多年少先隊工作讓鄭延和養成記錄、整理工作資料並裝訂成冊的習慣。一本本發黃,甚至有些破損的少先隊活動、光榮簿等資料,真實地記錄了他開展少先隊工作的情況。
探尋父親的工作足跡,就像在讀一本“少先隊百科全書”。那些詳實又寶貴的少先隊工作資料承載着光榮與輝煌。每次翻看它們,鄭藝玲都會被一個個精彩的活動吸引、打動,為一個個精妙的構思驚奇、感嘆。
在父親的影響下,1999年,鄭藝玲也成為一名少先隊輔導員,奮鬥在星星火炬的旗幟下。
20多年來,鄭藝玲全身心投入少先隊事業。她堅持以德為先、實踐育人,充分發揮少先隊教育特點,有計劃地開展符合本校實際和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自主教育活動。她注重抓住節日、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對隊員進行黨史、國情教育,組織他們開展“紅領巾心向黨”“喜迎黨的十九大”“禮讚新中國”“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活動,激發他們從小聽黨的話、跟黨走,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的決心與行動。
每次活動中,她都會精心策劃、認真組織、及時總結,並會像父親一樣將這些資料裝訂成冊,不知不覺已積累了200多冊。
為把少先隊改革重要任務措施落實到學校,鄭藝玲潛心研讀《少先隊改革方案》,制定學校少先隊改革推進計劃。在鄭藝玲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全市中小學率先召開少代會、成立校級少工委,並以此作為經驗推廣,帶動萊州市其他學校實行少先隊改革。
“少先隊是一個大舞台,讓我體驗了責任與擔當;少先隊是一個大熔爐,使我練就了服務成長的技能與素養。”在鄭藝玲看來,既然選擇了少先隊事業,就應該矢志不渝、上下求索。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鄭藝玲還與父親一起通過網絡組織開展“宣講戰‘疫’先鋒,學習先鋒精神”“紅領巾戰‘疫’聯播”“小手拉大手,戰‘疫’路上一起走”等活動。“我將傳承好父親的這份熱愛,在少先隊員心中努力播下紅色的種子。”鄭藝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