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高俅和蔡京、楊戩、童貫並稱為“四大奸臣”。而在《水滸傳》中,高俅是奸臣之首,他被塑造成一個無惡不作,為非作歹,禍亂朝綱,陷害忠良的千古罪人。
歷史上的高俅是東京一落沒子弟,他整日裏提籠架鳥,遊手好閒。雖然不學無術,但卻身懷一“絕技”——踢蹴鞠技術的技術一流。同時,他長年混跡於社會中,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的本領。後來高俅蹴鞠技術被端王賞識,得已進入端王府。
正如《水滸傳》中所描述那樣:他抖擻精神,使了一個漂亮的“鴛鴦拐”,將球踢得如鰾膠粘在身上一般,讓宋徽宗驚訝不已。
端王登基之後即宋徽宗,高俅自然步步高昇,最後官至太尉,成了武階官之首。
小人得道,奸臣得勢,忠良當然要倒黴了。高俅得勢後,一直在用各種辦法陷害梁山好漢,比如逼走跟自己有“過結”的王進,為“維護”乾兒子的好色權益而陷害林沖,打壓本領高強的楊志,最終逼得林沖、楊志等好漢上梁山。
而看到梁山日益壯大,高俅坐立不安,於是奏明皇上,派兵清剿梁山。結果三次攻打梁山全都失敗了,最後一次連自己也被俘虜了。好在梁山寨主宋江一心想招安,因此力保他一命。高俅表面上發毒誓答應梁山招安,實際上心裏恨透了梁山羣雄。回京後和蔡京共謀讓梁山好漢去攻打田虎,王慶,方臘。以達到削除羽翼的目的。
結果梁山好漢在征伐一方梟雄方臘的過程中遭遇頑強阻擊,雖然經過浴血拼殺後,平定了方臘之亂,但108好漢傷亡過半。
高球的目的雖然已經達到了,但他還上演了斬草除根之舉,先後毒死盧俊義、宋江等梁山首領。梁山至此灰飛煙滅。
當然,《水滸傳》中把高俅描寫成一個只靠蹴鞠而官運亨通的小丑,但真實的歷史上,高俅並沒有這麼壞。
在南宋王明清著《揮麈錄》裏記載,高俅本是蘇東坡身邊的一個書童,試着想一想,大文豪蘇東坡身邊的書童才學能低嗎?所以蹴鞠只是他的技能之一,他不僅在詩詞歌賦方面小有成就,而且武術功底也非常紮實,字也寫的非常好,經常為蘇東坡謄寫抄錄一些文牘,因此深得蘇東坡歡心。
後來蘇東坡要被貶謫,就想把給高俅找一個好去處,於是把高俅推薦給好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後來高俅遇到了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從此平步青雲。
《水滸傳》中説高俅是受徽宗寵信,官位從節度使很快“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領殿前司職事”,政和二年,還被受武官階位之第一位。然而,這個大宋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創舉”在《宋史》裏並沒有詳細記載,可見這個杜撰的成分居多。
事實上,高俅赴入仕途後,也是從最基層做起,他因在地方上“功績”突出,才被宋徽宗調回京城,任太尉,管理禁軍。
據悉,高俅升任太尉主掌禁軍後,還弄了一套“軍事錦標賽”,以在宋徽宗顯示自己的“本領”。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高俅主持的軍隊,大玩“爭標競賽”。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熱身墊場,待爭標開始,“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最後爭標競賽,也要決出名次,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頗為熱鬧。
當然,高俅的這花式做法顯然是給作秀給宋徽宗看的,其禁軍的戰鬥力在後來的金兵面前展露無疑,幾十萬禁軍數次潰敗,可見高俅訓練效果有多差。
另外,高俅並沒有跟梁山好漢有深仇大恨,也沒有唆使皇帝派宋江征伐方臘。相反,高俅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當蘇東坡被迫害時,高俅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手,經常資助進京的蘇氏子弟,並且還推薦曾經有恩於自己的劉仲武的兒子劉錡擔任大將,而劉錡後來果然成為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
當然,高俅小農思想嚴重,擁有實權後,極盡貪污之能事,剋扣軍餉之惡事,中飽私囊之壞事。
因此,高俅肯定不是一個好官,但離大奸大惡還有距離的。而北宋六賊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水滸傳》中的大惡人高俅、楊戩沒有入選,由此可見高俅相對於蔡京等六大惡人,他顯然算是比較好的了。
《水滸傳》中,並沒有交代高俅最後的結局如何。那麼歷史上高俅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很多人都認為惡人有惡。但“偽惡人”高俅卻活得好好的。《靖康要錄》有這樣的記載: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貫、高俅各帶領兵馬趕到泗州與之會合,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童貫和高俅因為政治主張不同,而發生了衝突。
結果童貫繼續跟宋徽宗等人南下,而高俅則留在了泗州。再後來,高俅以生病為由回到了開封。不久,高俅就病死在了開封。
而隨從宋徽宗南下的童貫、蔡攸後來相繼被欽宗皇帝處死,因此,高俅算是得了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