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和印度有怎樣的歷史,為何它不謀求獨立,甘願受印度控制

在英國整合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

印巴分治時,以印度教和穆斯林劃分地盤。傳播甚廣的印度教,讓印度佔了大便宜,一下成為南亞最大體量的國家。使得昔日只能靠不合作運動建國的印度人,有了肆無忌憚橫行南亞的物質基礎。

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印度就始終秉承“我的是我的,以前英國人的也是我的”之宗旨,為恢復英屬印度昔日的榮光奮鬥不息。對於自身數百年的被殖民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印度首先氣勢洶洶,殺奔錫金。將剛脱離英國控制的錫金,強勢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並於1975年,直接將其吞併為印屬第22邦。

令人奇怪的是,有着錫金這樣的前車之鑑,同為南亞小國的不丹,理應依靠聯合國成員國身份,和世界各國發展外交關係,積極謀求完全獨立,脱離印度控制才對。但事實上,不丹不僅沒有幾個建交國家,連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沒有建交,只是緊緊追隨印度。

為何不丹寧願追隨印度,也不願外交獨立呢?

一、和中國近千年的藩屬關係。

不丹和中國有着極深的淵源。雖然直到今天,兩國間都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但從不丹生活點滴中的風俗習慣,總能看出古代中國的影子。最典型的就是不丹的國旗,和當年清朝的龍旗幾乎一模一樣。

而且,作為一個全民信教的國家,不丹的主體宗教,並非南亞盛行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而是來自西藏的藏傳佛教。從衣着和飲食上,和西藏也有相近相通之妙。

歷史上看,早在唐朝開始,不丹就是中原帝國的藩屬國,服從朝貢制度。

直到1772年,英國殖民者佔領了這裏,由於清政府國力衰弱,乾隆不敢招惹英國軍隊,因而沒有派兵救援。

眼巴巴盼不來天朝救兵的不丹國王旺楚克,只得見風使舵,宣佈脱離清政府管轄,在外交上接受英國控制。從此,不丹脱離了中國的藩屬體系。

二、錫金的前車之鑑。

二戰結束之後,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獨立浪潮,印度一躍成為南亞的巨無霸。長期被殖民經歷,讓印度的統治者耳濡目染,變得野心勃勃。尤其是對錫金和不丹這兩個弱小的鄰國,更是虎視眈眈,野心昭然若揭。

不過,印度雖然在南亞耀武揚威,但並非世界強國,根本不敢在英美面前當出頭鳥,公然發動侵略戰爭。只能繼承英國老主子採用的手段,來控制這兩個小國。

終於,面積更小的錫金人忍無可忍,站起來反抗印度的霸權統治。要求印度撤走駐軍,廢除印錫不平等條約。新上任的錫金國王年輕氣盛,也是公開表明支持人民行動。

惱羞成怒的印度立刻加派援軍,鎮壓起義分子。嚇得國王帶着一家老小逃亡海外。印度索性撕下偽裝,把羣龍無首的錫金吞併於懷中,名為印度錫金邦。

當時正值美蘇爭霸,一個錫金小國的消失,並沒有引來國際上的多大關注,最終這事就不了了之。

三、印度對不丹的控制。

有了錫金的前車之鑑,不丹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能老老實實聽從印度的安排。雖然不能自作主張,但好歹不用當亡國奴,甚至流亡海外吧。

在印度的指導下,如今的不丹已經和印度等21個國家,以及歐盟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印度、孟加拉、科威特和泰國設有使館。不過至今,不丹也沒有和我國建交,和俄、美、英、法等大國也都沒有建交。

不丹的軍事防務也由印度把控,2萬名印軍駐紮在不丹,負責當地士兵的訓練,而且地位和權力遠高於本土士兵。

與其説不丹的經濟嚴重依賴印度,倒不如講是印度掌握着不丹的經濟命脈。印度嚴格限制不丹對其它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一切物資均由印度提供。包括石油、電力系統,都被印度企業所壟斷。

由此可見,印度的魔爪已經牢牢掌控不丹的方方面面,假如不丹心懷異心,整個國家隨時都會亂為一團。王室們擁有的奢華生活,也可能成為過眼煙雲。與其那樣,還不如老老實實服從印度支配,反正一個小國,也不可能有什麼多大的夢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4 字。

轉載請註明: 不丹和印度有怎樣的歷史,為何它不謀求獨立,甘願受印度控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