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熊孩子”,可是不少家長對此卻不以為然,總是以“孩子還小”為藉口當作擋箭牌,像這樣慣着他的壞毛病,只是一味地驕縱,只會害了他。
為什麼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
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3~6歲是兒童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段時期稱為學前期。
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們身心迅速發展,是感覺、知覺、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認知發展由無意識、無目的向有意識、有目的發展的過程。
圖片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如果父母能給予正確的指引和教育,孩子多半會發展成父母期望的樣子。
孩子的4個壞毛病不能慣,過了12歲很難改
1、喜歡撒謊
撒謊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其定義很廣泛,比如死不承認自己做過的事兒、習慣性把責任推給他人、刻意掩飾自己的不良習慣、出於善意的説謊等等。
專家認為,説謊的孩子一定要及時察覺、引導、糾正,萬不可聽之任之,任由其性,否則長大後謊話成篇,做事毫無原則,很難博得他人的信任。
2、撒潑打滾,無理取鬧
不少孩子喜歡無理取鬧,試圖用各種"手段"去"威脅"父母去達到自身的某種目的,比如看見喜歡的東西非要買,如果不買,就躺倒地上撒潑打滾,甚至以自殘的方式威脅父母。
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協,只會縱容孩子,讓其變本加厲。越是順從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越容易養成霸道、自私、目中無人的性格。
3、不懂得尊重長輩
不尊重長輩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把父母的付出接受地理所應當,不懂得感恩;對長輩的話充耳不聞、我行我素;隨意頂撞父母,總是故意唱反調,把叛逆當作個性。
尤其是喜歡寵溺孩子的爺爺奶奶,很容易使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甚至不達目的不放棄,以暴力脅迫老人。
4、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自利表現為孩子不願意分享,總是把心愛的東西據為己有,不管做什麼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禮讓。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之後就不會了,因此不斷地妥協,然而這樣只會讓孩子寸進尺,反覆地要挾父母,變得更加暴躁、自私偏激,甚至會喜怒無常。
6到12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完善期,如果12歲之前,以上4個壞毛病改不了,那麼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想改變,基本是難上加難,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早期性格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習慣
1、家長務必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凡事必須要以身作則,有一套成熟的價值觀和正確的行為準則,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平時教育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淡然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會其正確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2、採用啓發式教育
啓發式教育是指父母在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的前提下,啓動他學會思考,勤於動腦,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啓發孩子從無限的發展可能性中走入最佳發展路線的家庭教育。
對於孩子的所有疑惑,父母應該以提示和引導形式推動他的思考,從而解決問題,在保持好奇心的同時,培養其好性格。
3、鼓勵式和懲罰式教育同行
當孩子做了你認為正確的事或你覺得值得獎勵的事,你應該毫不猶豫地進行鼓勵,或口頭誇獎或進行物質獎勵。鼓勵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但不是絕對的,加入適時的懲罰才有效果;
懲罰是為了震懾孩子,讓其知錯改錯,並且牢牢記在心裏,而不是為了壓服孩子、征服孩子;賞識與懲罰結合在一起,才是教育的真諦。(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