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語文老師:我就講5個訣竅,小學作文超級簡單,輕鬆搞定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經典

小學生屬於兒童,兒童思維能力比較弱,積累的詞彙也比較少,進行作文能力訓練時,應該經常寫作文片段,能夠把一個片段寫好了,整篇作文也會寫好。每一次訓練片段,都要有具體要求,不能泛泛地提些原則性要求,比如觀察實物,要指出具體實物,觀察景物,要指出具體景物,不能空對空,小學生會沒有目標的,難以下筆寫。我就講5個訣竅,小學作文超級簡單,輕鬆搞定。

一、指定素材——不空

小學生不是沒有素材,而是他們缺乏一種把生活中的素材條理清楚、生動具體地表達出來的能力,是茶壺裏的餃子,倒不出來。我們在作文課堂上創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寫作情景,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就把情景擺在學生眼前,激發激發他們,讓他們有東西可寫。這些寫作情景可以是出示實物、表演故事、提出問題等,有説有笑有動作,讓小學生感興趣。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情境、直觀的事物,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二、明確觀察對象——不亂

教師經常説,要觀察。小學生聽到這樣的要求就和沒有聽到差不多,因為不具體,觀察什麼?怎麼觀察?他們並不是像教師一樣清楚,所以要指定觀察的對象。

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不僅要用眼睛仔細地看,還要動腦子想、記,要可用耳朵聽、鼻子聞,還要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順序觀察。比如觀察“大山”,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由近到遠。觀察“河流”,可以分白天和夜晚,也可以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最簡單的,觀察學生每天背的書包,可以從外到內,也可以從內到外。

觀察不是照相機一樣照下來,要有自己的想象在裏面,可以聯繫自己的所思所感,這樣就有個性了。

三、先動口再動手——不怕

寫作文之前,要求學生先動口,先動口再動手。動口的目的是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嘴巴會説了,再寫下來。這裏有個選擇的過程:學生用口頭語説出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及感想,最後再讓學生想一想,用什麼樣的詞彙和句子把這些記錄下來。

這個過程很重要,就是選擇語句、選擇順序、選擇主次的過程,是一個取捨的過程,這就是思維訓練了。

口語表達能力再差的學生對於擺在眼前的事物都能説幾句,同學們在一“碰撞”,詞彙和句子就豐富了,遣詞造句能力就提升了,為接下來的文字組織運用打下基礎。

四、做最佳選擇題——不舊

通過觀察,小學生們獲得了很多素材,但並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要寫進作文裏,哪些能用,哪些不可用,都要根據作文的立意去取捨,去判斷,只選擇那些最能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不是多選題,而是最佳選擇題。

我們可以先羅列很多素材,然後一個一個地刪除,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你想要的,是一個從繁到簡的設計。這個設計過程中,鍛鍊的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所以他們所選擇的內容也不一樣,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不一樣,當然每一篇作文都是學生自己的創新之作。

帶着目的去觀察,去選擇,這個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每個人的眼光是不一樣的,角度是不一樣的,立意也當然不一樣。

五、延伸到課堂之外——不難

在作文課堂上,我們組織引導學生觀察靜物、動作、外貌、景物、場景等等,並把觀察到的內容有條理地寫下來。長期訓練,學生就會養成習慣,就會不拘泥於課堂,而把作文的觸角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堂之外。老師教方法,學生在家庭、街道、鄉村、公園、超市等地方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觀察,進行作文訓練,從而做個有心人。這樣就把學生作文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了,就不會為了寫作文而去寫作文。

學生會隨時隨地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觸摸,用大腦思考,用心感受。他們就不會把這樣的工作當成負擔了,因為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是融為一體的。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把所得寫進日記當中。

有什麼心得體會,説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