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引導中小學校深入學習借鑑,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學校變革與發展,全面提升學校高質量發展,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動作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在首屆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學術年會上,開展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展示交流、宣傳推廣活動。大會遴選了8項成果進行展示交流,並舉辦成果推廣簽約儀式。本期展示的案例是2022年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獎項目《深度整合式教學: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統整實施新樣態》。
深度整合式教學: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統整實施新樣態
(報告人:高燕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原副校長)
靜教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秉承“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自然人;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讓學生成為適合未來的社會人”的理念,傾力課程與教學改革,把一所典型的薄弱學校發展成一所“示範一方,影響全國”社會熱捧的學校。
課程與教學改革我們做了什麼?在課程領域,《德育課程的“雙主體”實施》榮獲2013年上海市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十五年踐行“道德教學融入每門課程”的研究—攻堅普通又尖端的教育難題》榮獲2017年上海市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在教學領域,《後“茶館式”教學——走向“輕負擔、高質量”的實踐研究》榮獲2013年上海市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深度整合式教學: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統整新樣態》榮獲2022年上海市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在評價領域,《科學育人:關鍵領域校本學生評價變革》榮獲2022年上海市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育評價改革優秀案例。
今天,聚焦深度整合式教學研究實踐成果,我從深度整合式教學產生緣由、深度整合式教學研究實踐、深度整合式教學成果闡釋、深度整合式教學實際效果四個方面向大家彙報。
一、深度整合式教學產生緣由
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在反思一個問題,學校日常教學還有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弊端?經反思歸納,學校日常教學的主要弊端有:1.學科教學內容總體分類太細,強調學科體系太多,跨學科的內容整合實施不夠。2.教學方式總體單一,即使有轉變,也往往是從一種方式轉變成另一種方式,多種教學方式的整合,達成教學方式優化實施不夠。3.教學評價中紙筆測試幾乎佔據評價的全部,對學生的實踐性、過程性、表現性和增值性評價應用不夠。學校曾有過克服以上弊端的探索,但是隻限於在少數學生參與的校本課程上,即使有國家課程的探索,也僅僅在極少量的課時上。研究聚焦於一個問題,即:如何通過教學改革,克服以上弊端,有效強化全體學生關鍵能力的培育?我們總的設想是,把多門適合主題教學的國家綜合課程(如:信息科技、勞動技術、小學自然、初中科學、部分道德與法治)進行統整實施,形成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新樣態——深度整合式教學。
二、深度整合式教學研究實踐
推進策略堅持以“點”到“面”,循序漸進。譬如把六年級的《信息科技》《勞動技術》拓展型、探究型課程整合在一起,開始深度整合式教學的研究,取得成果以後,年級延伸到1至9年級,課程拓展至小學自然、初中科學以及部分年級道德與法治等。
推進過程堅持實踐準備、實踐推進、實踐完善。
實踐準備上,組織隊伍,轉變觀念,設計路徑,創建主題,整合內容,單元設計。
實踐推進中,主題方案,教學設計,一課一研,協調教學,空間建設,數字賦能。
三、深度整合式教學的成果闡釋
深度整合式教學: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統整實施新樣態,就是以主題引領,全員、全面、全程整合多門課程內容、多種教學方式和多樣教學評價,在教師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主題、實踐、探究和跨學科學習。
深度體現在“三全”——全員、全面、全程。全員,不是部分學生,而是全體學生;全面,不是某門課程中的部分內容,而是確定的綜合課程全部內容;全程,不是幾節課或某個單元,而是涉及中小學1-9年級、整個學年的全部學程。
“整合”體現在:課程內容整合、學習方式整合、教學評價整合。課程內容整合,多門課程內容整合重組,建立不同學科間關聯,幫助學生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方法和理念解決問題,形成解釋或創造產品中,建構知識與技能,提升關鍵能力;學習方式整合,主題、實踐、探究和跨學科等多種學習方式整合實施,達成教學方式的全面優化;教學評價整合,有過程性、表現性、描述性和增值性等評價。不同評價應用於不同教學場景,產生診斷、激勵、促進的整體評價效應。
“式”體現在:深度整合教學趨於相對穩定的教學樣態。我們學校的師生親切地將這種教學新樣態稱作“趣譜(TRIP)”,即主題(Theme)、研究(Research)、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實踐(Practice)的首字母譯音。
深度整合式教學包括3階段7環節,即主題與情境、組織與實施、評價與反思三個階段。問題驅動、任務導學、組織選擇、項目實施、分享展示、綜合評價、反思增值7個環節。
基於主題的真實問題情境是激活學生經驗,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認知,激發學生問題解決及學以致用是深度整合式教學的關鍵,教學中可以藉助媒體或環境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結合學習者的實際經驗,創造知識的實際應用情境。
組織與實施階段,分為組織選擇、項目實施、分享展示3個環節,堅持以學習為中心,通過“學習準備、自主選擇、合作探究、交流發展”的過程。學生體驗情景,走進主題,明確主題學習成果;在主題框架下,查閲資料,自主選擇不同層面的研究題目,組建團隊,合理分工,制定研究初步方案;聚焦方向、基於任務、依託評價,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展開跨學科、主題、實踐、探究學習,建構知識技能,形成創新成果,團隊學習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既有動腦編程,也有動手製作。交流發展環節,在交流中完善成果、反思提升,增值發展。由於各團隊研究側面不同,通過交流了解掌握其他團隊的學習內容,發展自我。
評價與反思階段,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綜合評價和增值評價貫穿始終。實施自評——學生自我評價、互評——生生互相評價、師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深度整合式教學需要4個要素和2個支撐:整合課程、聯排課時;組織隊伍、協同教研;創建主題、重組內容;單元設計、規劃實施;空間支持和數字賦能。整合課程——基於但不限於“信息科技、勞動技術、道德與法治、科學”等適合主題教學的國家綜合課程,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及校本課程,涉及文理多門學科,以主題為線索,整合優化實施。聯排課時——不增加原有規定的課時數,聯排課時便於學生有整塊時間開展實踐探究活動。組織隊伍——由勞動技術、信息科技、科學、自然、道法、體育、地理、生物、歷史、藝術等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一定計算機基礎教師組建隊伍。由組長牽頭,分專職和兼職教師。協同教研——共同開發、分別實施(模式一);同一主題、協同教學(模式二);獨立開發 、線上支撐(模式三)。三種研修模式支撐着教師新型專業化發展。創建主題——遵循國家課程標準,使用規定教材,創建適合學生學習的主題。重組內容——從“原課程教學安排”重組為“深度整合式教學信息科技授課安排”。空間支持——深度整合式教學綜合學習空間。數字賦能——教-學-評一體的數字化平台。
四、深度整合式教學的實際效果
第一,解決了課程設置問題。信息科技教學,由“脈衝”走向“常態”。從3年級和6年級開設信息科技課程走向了1-9年級全部開設。
第二,學生綜合高層次思維能力、同伴關係、信息科技學業水平、適應社會需求動手實踐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第三,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方案(2022版)鼓勵課程整合實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深度整合式教學針對的就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學校的綜合課程已經100%覆蓋,也在進一步推進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靜教院附校張人利校長有一句名言:“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行為主體不只是校長和個別行政人員,每位老師都是有意義的建構者,都可以為問題解決貢獻智慧。”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