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隋朝時期科舉制的出現,唐朝時狀元這一個名詞也開始出現在大眾眼前。“元”就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在鄉試中考第一的人被稱為解元,在會試中考第一的人被稱為會元,在殿試考試中考第一的人被稱為狀元。
自從隋朝科舉制出現,直到清末廢科舉制,科舉制共在我國存在了1300餘年。在這1300餘年間,共有上百萬人考取科舉,但結果卻只有700餘人考上狀元。這在《中國狀元全傳》中有詳細記載,而劉春霖在1904年的時候考上了狀元。因為我國在1905年的時候,就廢除了科舉制,因此劉春霖他也是我國的最後一個狀元。
科舉制共存在1300年,而狀元只有777個,這樣算下來狀元還是很難考的了。大家都知道蘇洵是我國宋代的大文豪,可以説是滿腹詩書才華橫溢,他面對考狀元也只能仰天長嘆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但也正因為狀元特別的難考,所以古代的狀元應該是四書五經都不在話下。而反觀我們今天,即使是背一篇篇幅較長的文言文也覺得挺困難的。現在我國山東博物館還保存了迄今為止唯一的狀元試卷,為明代萬曆二十六年的狀元趙秉忠所作!
趙秉忠是明朝時期青州府益都縣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山東省青州市。他的父親是明朝時期禮部的右侍郎,可以説趙秉忠也算是“官二代”了。雖然趙秉忠考上了狀元,但是因為他的性格太過於剛正不阿,所以他的政途並沒有走太遠。就目前來看,趙秉忠考狀元時的卷子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狀元卷,這在我國可是屬於一級文物呢。
雖然這份卷子至今已經有一些年代了,但是依然能清楚的看見卷子上的字排列整齊、字形飽滿,感覺這些字都可以和我們現在使用打印機打出來的字相媲美了。難道那些狀元寫字都這麼好看嗎?這無疑就是人肉版的打印機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