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風水擺佈第一人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公元653年,李世民最喜愛的兒子——吳王李恪迎來了人生中最後的時刻——死刑。在刑場上,李恪高聲呼喊:
“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
很顯然,李恪是在詛咒害死自己的仇人的——長孫無忌。眾所周知,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兼頭號親信,凌煙閣排名第一的功臣。而李恪為何要如此痛恨長孫無忌,甚至詛咒其族滅呢?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之長孫皇后的長兄,“與太宗友善”。在隋末內戰中,常從秦王李世民征討,立下了很多戰功。天下平定後,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爭奪皇嗣之位,而長孫無忌也始終站在李世民一邊。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玄武門之變時,長孫無忌與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促成李世民下決心發動政變,而長孫無忌本人更是赤膊上陣,幫助李世民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因此在貞觀元年,李世民將之封為頭號功臣,進封齊國公,實封千三百户,位居諸功臣之冠。
隨着長孫無忌的日漸顯赫,他的妹妹長孫皇后卻深感不安。她見李世民不但大肆封賞長孫無忌,還經常將之“引入卧內”,徹夜長談。長孫皇后熟讀經史,心知外戚寵遇過剩,不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因此長孫皇后勸諫道:
“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戒,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正所謂“月滿則缺,水盈則溢”,外戚家族權勢過盛往往意味着衰亡與死亡。長孫皇后不忍見漢代呂氏、霍氏族滅的悲劇在長孫家上演,因此她屢次勸諫李世民,不要讓長孫家的兄弟子侄遍佈朝廷,更不能讓長孫無忌位列宰相之位。
然而,李世民非但沒有因此削弱長孫無忌的權位,反而讓他步步高昇,委以重任。但在長孫皇后的規勸下,長孫無忌頗能收斂自己。畢竟李世民雖然表面寬厚,但是厚黑起來,可是連自己兄弟都能殺的。
長孫無忌的韜晦之術,主要有二:其一,長孫無忌連續多次向李世民請求辭官。他之所以三番五次這樣做,是為了營造自己的無心權術,不貪慕高位重權的人設,使唐太宗打消了外戚奪權干政的顧慮,長孫無忌自然得到了唐太宗的認可和重用。
其二,長孫無忌從不犯顏直諫。太宗一朝23年,長孫無忌雖然高居宰執,卻從不像魏徵、馬週一樣大膽進諫,指出李世民的過失。相反,長孫無忌關於政事的言論多是恭維之詞。一次,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等人説:
“人臣順旨者多,犯顏則少。今朕欲自聞其失,諸公其直言無隱!”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簡單來説,就是李世民希望長孫無忌等人向自己直言過失,不要有任何隱藏。對此,魏徵、馬周等人,都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李世民的過錯,唯有長孫無忌厚着臉皮説:
“陛下無過!陛下文成武德,跨絕古今,我等順應都來不及,實在看不到陛下有哪些過失!”
李世民在歷史上雖然有喜歡“直諫”之名,但並不意味着他不喜歡聽奉承話。當其他朝臣毫不留情地披露唐太宗政策失誤之時,長孫無忌奉承阿諛的話會讓李世民找到君主的那份尊嚴和自信。因此從內心裏來説,李世民對於長孫無忌,要比其他朝臣更為親近。雖然李世民屢次聲稱,他離開那些阿諛奉承的奸臣,但他怎麼也不想到,貞觀朝最大的奸臣,就在自己身邊。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雖然長孫無忌在貞觀朝缺乏建樹,但在李世民看來,他仍是自己心目中第一的臣子。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曾為儲君之事萬分煩惱,到底是選擇“備受寵愛”的魏王李泰,還是“英武類我”的吳王李恪,都讓李世民難以抉擇。
而就在這時,長孫無忌卻一改往日謹言慎行的作風,大膽獻出關鍵性建議,即將“仁孝”的晉王李治立為太子。對此,李世民滿心疑慮:
“李治是在太柔弱了,恐怕他守不住國家。吳王李恪和我一樣英武,還是立他為皇太子吧!”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但是長孫無忌卻堅決抗爭,以為不可以。李世民見長孫無忌如此罕見地忤逆自己,於是怒道:
“你讓李治當太子,是不是因為他是你的親外甥?”
長孫無忌反駁道:
“非也,“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麼重要,怎麼能隨便改變?”
在長孫無忌的一再固爭之下,李治的皇位最終被保住了。然而,長孫無忌卻因此這次對話,深深記恨起了李恪。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李世民臨死前,按照漢武帝託付霍光的故事,將長孫無忌立為託孤大臣。病榻前,他安心地對李治説:
“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李世民死後,李治繼位。沒有了李世民的制約,長孫無忌終於露出了專橫跋扈的爪牙。很顯然,長孫無忌之所以一定堅持讓李治繼承皇位,無非是看他柔弱,便於控制。在貞觀朝,長孫無忌整整蟄伏了23年,如今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地享受權力的滋味了。
唐高宗繼位初期,長孫無忌大權獨攬,將軍政大權全部握在自己手裏。他一改貞觀朝謹慎、謙虛的作風,在皇帝面前,大擺老舅以及勳貴重臣的譜。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一次,唐高宗對長孫無忌説:
“聞所在官司,行事猶互觀顏面,多不盡公。”
簡而言之,就是李治對於唐朝官場太過於講人情的現象非常不滿。而長孫無忌卻滿不在乎道:
“此豈敢言無。然肆情曲法,實亦不敢。至於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不能免。”
唐高宗不滿政府機構“互觀顏面,多不盡公”,長孫無忌絲毫沒有愧疚改正之意,反而不避嫌疑,説“恐陛下尚不能免”,直接頂撞唐高宗。由此可見,長孫無忌絲毫不把外甥放在眼裏。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為了大權獨攬,長孫無忌還大肆迫害忠良。他藉助房遺愛案,毫不留情地打擊自己的政敵,功勳卓著的江夏王李道宗,將軍薛萬徹、執失思力等人相繼遭貶甚至被殺。不僅如此,長孫無忌還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告自己的宿敵——吳王李恪造反。
為皇帝的唐高宗曾哭着為兄長李恪求情,卻終未挽回吳王的性命,永徽四年二月,吳王李恪被處死。臨終前,他破口大罵長孫無忌:
而這九個字更是一語成讖,也預言了長孫無忌最後的結局。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唐高宗雖然表面是“仁孝之主”,但他內柔外剛,早就不滿長孫無忌的肆意專權。他先是利用“廢王立武”事件,削弱了長孫無忌的權力。在武則天的輔佐下,唐高宗對長孫無忌發動了猛攻,他借審理太子洗馬韋季方和監察御史李巢的朋黨案,誣陷長孫無忌和韋季方曾密謀伺機謀反。
而唐高宗也同樣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長孫無忌貶到黔州。不久後,長孫無忌被唐高宗的心腹許敬宗賜死於家,長孫家族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堂堂大唐元舅,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竟落得若此下場。
然而更可悲的是,長孫無忌遭遇如此悲慘結局,卻無人為他喊冤,天下人都覺得他活該,誰讓他陷害忠良,害死李恪。長孫無忌,應有此報。而長孫無忌的悲慘結局,也揭示了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失誤,竟然沒看出長孫無忌就是潛藏在他身邊最大的奸臣,或許這就是所謂燈下黑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世民的三皇子,處斬前喊出9個字,揭穿李世民一生最大的失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