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一次轉校,把我拋入了一個暗潮洶湧的黑夜。
轉校前,我在新加坡一所名校做中文老師。這所學校雖然名氣很大,歷史也很悠久,但整體氛圍很好,同事友善,學生乖巧。我負責教導高級華文,只要資料充足、講解得清楚明瞭,便會達到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學校也滿意的三重效果。我自然也做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靜極思動,聽曾經輾轉多個學校、比較有經驗的同事説,特殊學校、普通學校和名校差別很大,尤其是學生,因為他們來自比較複雜的背景,和名校生有云泥之別。這一説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也對自己的適應能力過於自信,於是就向教育部申請,轉到了一所特殊學校任教。
特殊學校的學生和名校生果然很不同,有一天我因為不交作業的事和一個學生談了半天話也沒有結果,便跟他説,要打電話通知他的父母。這名學生不以為意地説:“我爸在監獄,我媽在精神病院,老師你打吧,看能不能和他們説上話……”説這話的時候,他也不覺有何不妥,邊説邊笑;其他學生也跟着大笑,還興奮地敲桌子。
學校的文化也很不同,教材也有不少差異。
為了儘快適應新學校、新教材,我幾乎每天都是早7點工作到晚7點,有時連午餐也沒有時間吃,只能匆匆吃一杯泡麪充飢,結果原本又黑又亮的長髮變得乾結,體重也下降……然而,這樣的付出,並沒有換來學校的認可。又或許是因為名校和特殊學校之間巨大的鴻溝,讓他們對於從名校轉來的老師有成見,認為他們根本適應不了特殊學校,一時之間出現了不少質疑我的聲音。
這些聲音傳到我的耳裏,難免感到泄氣,那是我教書生涯裏的黑暗時刻。原本愛笑的我,在學校裏鮮少有笑容;每日駕車去學校,感覺那滾滾的車輪不是軋在馬路上,而是軋在我的心坎上;有好幾次,在學校大門口,我都想調轉車頭,任性地離開,再也不回來。
就在這個時候,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這首歌開始流行起來,電視、電台、超市、商場,到處在播。“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歌詞一下子被我聽進心裏去了,讓我感到豁然開朗,就像一道明亮的光,穿雲透霧,把我心中的沮喪和難過擊得粉碎。再加上那麼一點不服輸的性格,我不再管別人説什麼,只專注提升自己的教學技巧和策略,因材施教,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質疑之聲再也沒有出現過。
隨着對特殊學校學生們的瞭解,我對他們有了深深的同情和憐惜之心,中國台灣教育專家李崇建先生説,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庭、問題家長,的確如此。我能做的,只有真心地幫助他們,不僅在學習上,也在生活上。又過了一段時間,我贏得了孩子們的心,成為學校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也因心潮難平,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為他們寫了一本書《追夢的翅膀》。這本書在當年被新加坡圖書館管理局遴選為“讀吧!新加坡”華文指定閲讀書目,推廣給廣大民眾閲讀,給我帶來了殊榮。
在這本書裏,有一首重要的歌曲《隱形的翅膀》,它不僅激勵了我,也激勵了我的學生們,他們小小年紀經歷的苦痛和磨難,不僅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反而成為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更是追夢路上巨大的動力。
而《隱形的翅膀》這首歌,無疑是我們師生生命裏一道共同的光,照徹黑夜,和我們一起度過冬日苦寒,迎來開滿鮮花的春天。(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