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裏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這樣評價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西漢著名丞相、開國元老蕭何也曾經評價韓信"國士無雙"。

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韓信先是被封為齊王,後來劉邦將他調到楚國當楚王,最後,劉邦以打獵為由,到楚國借有人告韓信謀反為由,削去了他的王位,羈押到京都長安軟禁,貶為淮陰侯。因此,《史記》中才沒有説是《韓信列傳》,而是《淮陰侯列傳》,其實都差不多。)

如此看來,韓信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樣一個蓋世英雄,卻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前文提到,劉邦將韓信軟禁在長安,但是,可能是念及韓信戰功赫赫,為西漢王朝的開創建立了汗馬功勞,因此只將他軟禁,並沒有立即殺他。但是,呂雉呂后並沒有打算放過他,她與蕭何商議,騙韓信説,劉邦已經消滅了叛軍陳豨,讓韓信入宮慶賀。最後,韓信被呂后殺於長樂宮的耳室。

《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一代戰神,英年早逝。

對於韓信的悲劇結局,不少人都説劉邦猜忌功臣,呂后心狠手辣。但是,韓信本人也並非完全無辜。今天,就讓我們從《史記》裏的這3個細節,來看看韓信自己身上所存在缺點。

1、 在漢軍中犯罪,説明韓信對規則不重視

一開始,在所有反秦的義軍中,韓信選擇追隨項梁。項梁死後,韓信自然就屬於項羽的楚軍麾下。韓信向項羽獻出自己的計策,奈何項羽並不重視。心灰意冷之下,韓信轉投劉邦的漢軍。

在漢軍中,韓信還未嶄露頭角,就迎來了一場小風波。他觸犯了法律,同夥的十三人都被殺掉了。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可惜的是,韓信具體觸犯了什麼法律,《史記》中並沒有提到。但是,從這個細節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韓信對於規則不怎麼重視。他並非那種窮兇惡極之人,但是法律是公平的,一碼歸一碼,不會因為你平時多行善事、多作貢獻,就可以脱離法網。而且,韓信觸犯的法律還很重,到了要殺頭的地步。這種性格特點,可能就會導致韓信在生活中更加傾向於我行我素,而不是明哲保身。

好在,當輪到韓信被殺頭的時候,他靠着自己的一表人才和遠大志向,救了自己一命。

韓信對滕公説:"漢王不是想統一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

滕公見韓信儀表堂堂,説話也不同凡響,就放過了他。真是有驚無險,韓信撿回了一條命。

在後面,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登壇拜將""暗度陳倉、背水一戰"……了。

2、 因為貪功,害得同僚酈食其被煮,捨不得功名利祿

韓信的實力是真的強,但是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慾望也是真不弱。

攻下趙國後,韓信打算繼續東進,攻打齊國。還沒有渡過平原津的時候,韓信聽説劉邦已經讓辯士酈食其去勸説齊王歸順了,就打算停止進攻。但是,韓信身邊的謀士蒯通卻並不贊同,認為應該繼續進攻齊國,韓將軍東征西討,憑什麼要把功勞拱手讓給一個只會讀書,憑藉口舌收服齊國的人。韓信一聽,有道理啊,於是就繼續進攻齊國。齊王本來已經被酈食其説服,但是韓信突然進攻,他立馬認為酈食其是在騙他,目的是拖住齊國,用來降低齊國的防備之心。齊王一怒之下,就將酈食其煮了。

《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這個歷史事件中,蒯通的勸説是導致酈食其身死的直接原因,但是韓信潛意識裏對於功名的渴望才是根本原因。韓信並不傻,堪稱軍事天才,蒯通也是知名謀士,他們不會不知道他們進攻齊國,酈食其會有什麼下場。但是,他們還是這樣做了。身為謀士,蒯通可能只是為自己效忠的將軍韓信着想考慮。關鍵還是在韓信自己身上,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渴望,是自己那一點點道德義氣壓不住的,外力稍微一推,就按捺不住。

要知道,有舍才有得。張良能捨得遠離權勢中心,才能收穫閒雲野鶴般的閒適生活。

而從《史記》中的這個細節看,韓信很難捨棄功名爵祿。他捨不得,自然就難以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防備之心。

更何況,在劉邦身陷危難的時候,他還趁勢提出讓劉邦封自己為齊王。

3、 劉邦身陷危險的時候,要求封王,不懂人心

漢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的時候,終於如韓信所願,他平定了整個齊國。

韓信是春風得意,但是劉邦那邊卻流年不利。

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等着韓信過來救駕。但是,韓信卻派來使者,讓劉邦封自己為齊王,好方便管理齊國。劉邦氣得破口大罵,還是張良、陳平在旁邊勸解,説不如趁機封了韓信,好安撫住他,免得韓信叛亂。劉邦這才控制住了情緒,同意封韓信為齊王。

《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想提要求,在別人心情好的時候才跟夠容易成功。心情不好的時候,一般看誰都不順眼,除非你能幫他解決難題和困擾。而這個時候提要求,無異於火上澆油,讓別人的心情更加不好,覺得你這人怎麼如此不識時務。

韓信不會揣摩人心,因為他自己就不是喜歡計較的人,從胯下之辱就可知。但是,這也是他的缺點,不是所有人都跟韓信一樣不拘小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性。

韓信以為要求封自己為齊王是顧全大局,方便管理齊國,但是在劉邦眼裏,可能就是恃功自傲,趁火打劫了。

4、 帶給我們的啓發

當然,韓信的悲慘結局值得我們同情,他也並沒有犯下滔天大罪。他的悲劇,是各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韓信的教訓才更加值得我們深思,不要犯跟他同樣的錯。

以免,在婚姻裏真心付出,伴侶反而不買賬;以免,在公司中盡職盡責,勞苦功高,卻被裁員。

共勉。

《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5 字。

轉載請註明: 《史記》中的這3個細節,暴露了韓信的缺點,難怪他最後會被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