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以低價“搶人” 教師用話術“售課”

據新華社電 “花9塊錢買10節課”“49元33節課,再包郵送教輔材料”……記者調查發現,寒假期間各大機構紛紛開啓“低價搶人”模式。在聲勢浩大的宣傳中,上課的都是“名師”,效果都是“提分明顯”,幫助孩子“假期彎道超車”。但實際上,不少機構的老師資質存疑,課程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老師還一門心思做銷售。

低價引流

企業不重研發而重營銷

用小視頻廣告製造焦慮

這個假期,在線教育廣告充斥各大短視頻平台、社交App、綜藝節目、路邊廣告牌。有的課賣得出奇便宜,有的機構9塊錢10節課,有的19塊錢30節課。

有市民近期為孩子買了多種低價課程。他們很快發現,這些課聽起來大都很生動,但老師講解關鍵知識點的時候往往點到為止,不斷引誘孩子和家長買課。

記者發現,低價誘惑是在線教育機構最常用的營銷手段,主要是為了引流。部分在線教育機構營銷攻勢強大,小視頻廣告大多是請演員來扮演各種角色,有的演老師有的演家長等。這些廣告普遍套路化,大力製造衝突、加劇家長焦慮。

據瞭解,在線教育行業投入的鉅額資金真正被用在課程研發上的並不多。以“跟誰學”為例,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0.56億元,研發費用是2.2億元,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9.3倍。

除線上線下廣告外,在線教育機構還做起“口碑裂變”營銷,即利用家長推銷課程。但在企業刻意推動下,有的家長做起拉人頭的生意,一個人頭能獲利上百元。

拼命賣課

教師無證上崗履歷注水

使用話術誘導家長買課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准入門檻低,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的教師資質堪憂,而且管理鬆散、流動性大,難以保證教學連續性。

在機構的宣傳語中,老師要麼是經驗豐富,要麼是名校畢業,哈佛等海外名校的也不鮮見。但記者發現,除了大量的履歷注水,不少老師是無證上崗。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意見,明確規定所有教師需持教師資格證上崗。然而,不少機構對這一要求視而不見,招聘的時候要求本科就行。“先上課再考證”的現象在在線教育機構中司空見慣。很多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的授課教師是與人力資源公司簽訂勞務合同。業內人士表示,教師外包的模式極大降低了在線教育機構的成本,利於增加利潤和迅速擴張,但管理鬆散,課程質量無法保證。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的教師並不專注教學,而是絞盡腦汁地售課。一位老師説,公司下達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家長不斷買課、續班,為此還要參加專門的話術培訓。記者在一份培訓資料中看到,針對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長,培訓機構引導其使用信用卡付款或者網貸。

【分析】

燒錢大戰

讓教育變成流量生意

中國科學院發佈的報告顯示,作為在線教育的重要分支,從2014年到2020年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線行業總融資金額約600億元,其中頭部品牌融資金額就約290億元。整個在線教育行業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4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線教育機構種種亂象的背後,就是資本的狂飆突進,以至於教育性越來越弱,資本性越來越強,建議由客觀的第三方非營利組織對各家機構的師資、教學效果等進行科學評定。

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在線教育機構資質和內容監管,保護學生和家長利益,建立在線教育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負面清單制度,對於列入負面清單的機構和人員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來源:廈門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2 字。

轉載請註明: 機構以低價“搶人” 教師用話術“售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