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大一統的朝代一般不為史學家所承認,這就是新朝和武周朝。它倆分別夾在漢朝和唐朝中間,僅僅經歷一世就滅亡了。
但是,人家這倆朝代畢竟也改了國號,怎麼就不能算一個獨立的朝代呢?被史學家承認的秦朝,大統一的時間也並不比新朝和武周朝長啊?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武則天再怎麼説也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親奶奶,當時的史官再怎麼春秋筆法也得照顧一下皇家的臉面,不能寫的太過不堪。
而王莽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他並沒有留下直系後人來繼承皇位,所以,那些史官為了維護所謂的皇家正統,肯定會添油加醋,亂寫一氣。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史書上記錄的王莽,可能跟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王莽有較大的出入,甚至是顛覆性。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好了,嚴肅的話題説完了,下面説點輕鬆的。大鵬從有限的史料中,讀出了王莽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地方,甚至有點相信他是個穿越者了。
讀到這裏,大家肯定以為我又要舉那個已經臭了街的王莽發明遊標卡尺的例子。其實不然,大鵬今天要舉的例子是,王莽可能是個愛踢足球的皇帝。
據史書記載,公元9年,王莽登基之後,馬上按照金匱圖書的解釋,封了11個輔政大臣,您瞧瞧這數,是不是正好是一個足球隊的編制?
先拜四輔:太師王舜封為安新公,太傅平晏封為就新公,國師劉秀封為嘉新公,國將哀章封為美新公。這是三個後衞外加一個門將。
再拜三公:大司馬甄邯封為承新公,大司徒王尋封為章新公,大司空王邑封為隆新公。這三個人負責的是中場傳球。
最後拜四將:更始將軍甄豐封為廣新公,衞將軍王興封為奉新公,立國將軍孫建封為成新公,前將軍王盛為封為崇新公。這應該是四個前鋒,或者倆前鋒倆邊峯。
好了,玩笑開完了。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人士,並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今天,主要想説一下史書上寫得王莽德不配位而失天下的故事。
雖然,王莽這個帝位不是老百姓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但也差不多,前前後後有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請求王莽再走一步。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儘管,王莽將原漢朝劉姓宗族凡是擔任郡守的一律調任為諫大夫,但為了顯示自己寬宏大量,他又規定劉姓宗室可以免交賦税直到去世。
更可怕的是,為了拉攏人心,王莽又下令,天下所有的田地都叫做“王田”,所有的奴婢都叫做“私屬”,一律不得買賣。
家裏原來沒有土地的,按照一人一百畝的原則分給土地。家裏的土地超過一人一百畝這個標準的,要將多餘的土地分給九族、鄰里、鄉黨。
如果有人膽敢不執行或者非議聖人制定的井田制、不執行法律、造謠惑眾,就把他們流放到邊疆,讓他們去墾邊,抵禦外敵侵略。
王莽的這個想法很好,那麼到底有沒有執行呢?沒有。首先,誰家的地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那都是錢啊,所以沒有人主動把地交出來。
其次,天下的土地也根本不夠分的。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全國耕地只有8億多畝,而户數有1千多萬户,如此算來,每户只能分到六十八畝。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比如説,王莽搞得幣制改革,他先是廢除錯刀幣、契刀幣和五銖錢,改鑄小錢。結果老百姓都不認,新錢幣一直無法正常流通。
後來,王莽又製作了金、銀、龜、貝、錢、布六種貨幣,總計二十八個等級。由於幣制過於龐雜,百姓都懵了,所以還是無法流通。
王莽再做更改,僅保留面值為一的“小錢”與面值為五十的“大錢”;龜、貝、布等幣種停止使用,然而民間私鑄五珠錢(漢幣)的還是屢禁不止。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王莽不僅在國內的公信力不高,在國際上的公信力也不咋地。就以新匈關係為例吧!王莽即位後,立即派王駿把新朝已代替漢朝的情況諭曉單于。
然後,王駿詔令單于交出漢朝的舊印,接受新朝的新印。雖然手下人多次建議單于先看新印,再交舊印,但出於對新朝的信任,單于還是先交了舊印。
結果上當了,漢朝舊印的文字是“匈奴單于璽”,新印的文字是“新匈奴單于章”,這就導致單于的社會地位明顯下降。於是第二天,單于派人來要説法。
讓他沒想到的是,右帥陳饒晚上的時候就用斧頭就把舊印砸碎了。單于見生米煮成熟飯了,而且又接受了新朝這麼多的賞賜,就忍下了這口氣。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王莽仗着國庫充盈,想要在匈奴面前立威,他改稱匈奴單于為“降奴服於”,並詔令立國將軍孫建率三十萬人攻打匈奴,想以武力脅迫匈奴屈服。
新朝大軍對匈奴人窮追猛打,一直將匈奴單于趕到貝加爾湖一帶,然後王莽把匈奴的土地和人民分成十五個部落,立了十五個單于,想分而治之。
但是,匈奴人並非真心歸順,匈奴單于欒提知遍告左右部都尉、沿邊各親王,讓他們不停的入侵內地,大股上萬人,中股數千人,小股數百人。
雖然,當時在邊塞駐紮着幾十萬人,但是匈奴騎兵來去如風,等大部隊集合起來,匈奴人早跑得沒影了,所以沿邊一帶的郡、縣逐漸的敗落了。
因為駐軍每天消耗的物資很多,導致人民負擔很重,嚴尤將軍建議速戰速決,但是,王莽不不同意,仍按原計劃繼續轉運錢糧、調動部隊。
結果呢,邊軍因為吃不上飯,經常打家劫舍,騷擾當地百姓,而內地的老百姓為逃避徭役,也紛紛逃離家園,有的甚至落草為寇。
自漢宣帝以來,北部邊境的老百姓好幾代沒有見過烽火,生活很幸福。等到王莽與匈奴開戰後,邊民大量死亡或者被擄走,累累白骨曝於原野。
後來,為了緩解匈奴對新朝的全面騷擾,王莽想使烏孫牽制匈奴。因為小昆彌勢力較大,為籠絡他,王莽讓小昆彌的使者坐在大昆彌使者的上位。
祭酒滿昌説,夷狄之所以屈服於中國,就是因為他們仰慕中原的禮儀。大昆彌是君,小昆彌是臣,讓臣使位於君使上首,這不是臣服夷狄的好方法。王莽聞言大怒,撤了滿昌的職。
由於王莽刻薄寡恩和屢次失信,西域的焉耆國首先反叛,殺死了西域都護但欽,結果,大家紛紛響應,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新朝在西域的統治就此土崩瓦解。
王莽在當攝皇帝的時候,幹得好好的,為什麼一當上皇帝就不行呢?這可能就像《周易·繫辭下》説得: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但是,王莽好大喜功,總想折騰點兒什麼事,因治國理政的能力不夠,又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辦法,所以弄得天下亂七八糟。
就以行政區域劃分為例,王莽根據《周官》、《王制》的記載,在全國搞了一百二十五個郡、二千二百零三個縣,一萬多個封國。
結果,這些封國、郡的名稱、邊界,顛過來、倒過去,怎麼也確定不下來,並且人們也記不住這許多名字,朝廷在下發詔書的時候不得不在新名後面附上舊名。
總之,王莽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心一意想為老百姓謀幸福,但是因為能力不足,眼高手低,什麼事都幹不好,都落實不下去,結果越改越亂,他越勤奮,天下亂的越快。
説到這裏,大鵬忽然覺得王莽這個人的遭遇跟崇禎皇帝挺像的,倆人工作都很勤奮,都想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為萬世開太平。
結果又都因為對臣下刻薄寡恩,遭到了大家的非暴力不合作,然後又因為天災嚴重,最後亡了國。您覺得是不是有點相似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4 字。

轉載請註明: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