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這個人在歷史上正面評價比較多,但負面也有,比如他搞屠殺,他和曾國荃兄弟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户”,原因是當年湘軍破南京時,殺戮太重,對平民進行的殘酷殺戮差點激起民憤,比太平軍還要狠幾分。
然而曾國藩的湘軍確實厲害,太平軍二十萬兵力,與湘軍大戰四十多天也沒能取勝,而凱旋而歸的曾國藩受到清朝的重用。
曾國藩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具有獨到的眼光,他説:“國家貧弱不可怕,可怕的是民心渙散。”他十分重視農業發展,讓地方所有州縣以重農為首要之事。
不過他最出眾的地方還在於治軍,他以儒家學説治軍,給軍隊灌輸點孔子的思想,讓他們忠君愛國,這樣打起仗來自然會捨生忘死。
曾國藩的功績不多説了,這人太出名,這裏要告訴大家的是,曾國藩曾經有幾次稱帝的機會,而且手中的兵力也不輸於朝廷,部下也對他“黃袍加身”,然而他為什麼沒做皇帝呢?
曾國藩是滿清入關以來,掌握權柄最大的漢臣,在他之前清政府對個人擁兵自重很警惕,綠營兵也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曾國藩設立的湘軍直接取消了營,全部由他一個人説了算,他開啓了軍閥割據的先河。
也就是説,曾國藩完全設立了一支私家軍隊,而這支軍隊,跟隨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漸漸地對朝廷不感冒了。等老大哥威風凜凜的時候,這幫兄弟為了自己的利益,乾脆建議老大自立為帝。
面對這樣的誘惑,曾國藩表現得出奇地冷靜,他説:“你們別想太簡單了,比如説左公,共患難時大家相處還好,是好兄弟,但未必能共富貴。”
曾國荃焦急地説:“你管左宗棠幹什麼?你是兩江總督,又重兵在握,為何不抓緊恢復漢家江山?”
清政府不想讓漢臣坐大,怕的就是這一天,然而清政府末期,已經Hold不住局面了,才給曾國藩一個壯大自己實力的空隙。
曾國藩是有智慧的,他知道對於目前的中國,能力不是一切,做事情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清朝現在是不行了,然而清廷這一個旗號,勝過曾國藩的千軍萬馬。
而且清軍據守長江上游,馮子材在江南一帶,還有很多將領效忠清朝,一個曾國藩能擺平嗎?
即使能擺平,你怎麼知道不是“黃雀捕蟬”?
攛掇別人稱帝的,自己的成本太低。如果曾國藩跟清廷打起來,他的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坐天下的可能是第三個人。
曾國藩發現,他低調,但他手下卻不會輕易放過他,勸他稱帝的人一個接一個。
在曾國藩過生日的時候,湖北巡撫還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着:“東南半壁無主,我公其有意乎?”
曾國藩默默撕碎紙條,什麼也沒説。
最驚險的一次是湘軍高級將領三十多人衝到曾國藩家的大廳裏,想把曾國藩拖出來,對他實行“黃袍加身”,曾國藩堅持不見他們,過了很久,他遞出紙條説自己不會稱帝,大家才失望地回去。
太平天國是曾國藩的老冤家,曾國藩一直追殺他們,當曾國藩對石達開勸降時,石達開竟然拿韓信比喻曾國藩,説:“公何不率眾獨立?”
就連李秀才也對曾國藩説,如果曾國藩稱帝,李秀成願意為曾國藩效忠。
那麼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呢?
首先他是一個受儒家影響深的人,他的忠君思想很嚴重,他都用那一套來教育士兵,在給士兵洗腦的同時估計也把自己的洗了。
一個具有儒家思想的人,跟婦女的貞節觀差不多,忠臣不事二主,何況自己當主?在他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的事。
曾國藩迷信王道,他主張“內賢而外王”,他用儒家思想指導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如今讓他違背道德,這可能嗎?
第二,稱帝的條件。曾國藩雖然擁兵自重,控制江南,但八旗在中原一帶,僧格林沁駐守北方,再者説李鴻章能聽曾國藩的嗎?他必然站在清廷一邊反對他。再説曾國荃,現在看着忠心耿耿,等曾國藩當了皇帝,他難保不是另一個趙光義。
人性自私,切不可被一時的好所矇蔽,他們的動機和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達到目的後,誰會關心你的死活?多少稱帝的人,成了別人的踏腳石?
曾國藩不肯稱帝,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骨子裏的“奴性”,他的能力讓他可以暫時風光,而他的奴性本質,也永遠讓他覺得,當一個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的好奴才,要比當一個危險的主子爽得多。
不過如果曾國藩一狠心稱帝,中國的歷史將會被改寫,也許當時的中國,會有一絲轉機和希望,也許當時的中國,不會那麼快失去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