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有3000多萬職校在校生。在以往觀念中,職業教育往往是次於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選擇,有着“差人一等”的刻板印象。但是近些年來,隨着國家對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強和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推進,職業教育也在悄然間發生蜕變,越多越多的職教畢業生憑藉紮實的技能水平,成為就業市場的“優等生”。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走進北京兩所職業院校,記錄下職校生的成長故事。
12月1日,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65天。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裏,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北京電科院)機電工程學院冬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雙冰場館訂單班)的學生們,正在冰上作業。國家速滑館的情況他們已經再熟悉不過,從入學開始,他們就知道,自己將來要為北京冬奧會的製冰工作出一份力。
2001年出生的隋鑫宇在高中畢業時拒絕了父母讓他出國唸書的建議,上了北京電科院。“開始他們對我的選擇也不理解,但是我覺得和冬奧合作的訂單班是一個機會,就報名了,現在他們逢人就説兒子在為冬奧工作。”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實踐時跟隨國際頂尖製冰大師,參與國內國際賽事籌備……隋鑫宇説這幾年不僅學到了技術,還拓寬了眼界。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學習即工作、畢業即就業是訂單班的特點。相關企業一般提前一年甚至更早介入學院教學計劃,學生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雙導師”教學。企業也將這段時間作為定向培養和實習考察期,讓學生畢業後可以迅速轉換身份、勝任崗位。
今年大專畢業的孫小童順利進入了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工作。由於亦莊生物醫藥園與北京電科院的合作,去年11月她就跟隨校外指導教師在生物醫藥園實習。
“產教融合的這種訂單班從2012年就開始了,從課程設計到實習實踐我們都會一起做,12月2日就有一位在美國大藥企工作30多年的教授到學校,給班裏的學生講課。”北京亦莊國際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鞏玉潔説。能夠在國企工作,孫小童和家人都很滿意。與她一起工作的有本科生也有香港回來的碩士。孫小童也在學歷上繼續努力着,如今她一邊工作,一邊就讀中國石油大學非全日制專升本,“我們還有個師哥特別厲害,一路讀到了清華博士”。
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據瞭解,“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建職業教育高考制度,規定職業教育的學生和普通教育的學生學習成果等級互換關係,進而規定在特定領域兩個教育系列的學生都享有同等權利的制度。
相比於孫小童穩定的工作,王巍燁則在職業高中畢業後選擇自主創業。如今,他在抖音平台上已經有幾十萬粉絲,通過線上售賣烘焙課程等方式,公司的月營業額可達六位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015年,王巍燁升入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選了西餐烹飪專業,學習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更喜歡烘焙。得知第二年學校和烘焙大師曹繼桐合作開設了烘焙專業後,他決定退學重新報考西點烘焙專業。此後,曹老師帶着他參加各類烘焙大賽。3年時光,他獲得過世界面包大使中國青年精英賽的全國季軍、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北京賽區四強等獎項。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王巍燁不認為按部就班考大學、上班是唯一的成才路徑。“當時很叛逆,如果上了普高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但是我喜歡烘焙,跟隨我仰慕的大師學習是很難得的機會。”22歲的王巍燁因為進入社會早,説話中有着比同齡人更多的成熟與穩重。他一邊紮起長長的頭髮,一邊指導師弟師妹們準備直播的設備。“我為了顯成熟才留的長髮,因為網友會問我怎麼看起來這麼小。”因為出色的烘焙技能,畢業後學校為他開設了工作室。昔日上課的廚房,如今成為他拍攝抖音視頻和為師弟師妹們授課的場地。
目前,我國有1.13萬所職業學校、3088萬在校生,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是我國重點領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預計在2025年缺口將接近3000萬。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找到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才能成為可用之才。”11月26日上午,剛剛給國航訂單班學生上完課的北京電科院教師劉志軍説。今年是劉志軍從部隊轉業來學校的第6年,轉業前他就從事飛機維修工作。前不久,他所在的專業正式獨立出來,成立了北京電科院航空工程學院。劉志軍是航空維修系主任,他對職業教育的前景充滿期待,“國家需要科學家也需要工人,我很看好職業教育的前景,各大航空公司也和我們簽訂了訂單人才培養協議,我們學生畢業就業率能達到98%。”
文/記者 劉金夢
編輯/屈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