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斯卡之戰:2輛蘇軍坦克守橋,幾百德軍要過橋,結局如何?
1944年的戰略大反攻期間,蘇聯紅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對德軍發動了十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在此過程中雙方進行了無數慘烈的血戰。蘇軍將1944年9月開始的波羅的海沿岸進攻戰役稱為當年的''第八次打擊'',德軍第215步兵師在這次戰役中損失慘重。
1944年9月15日清晨,蘇軍動用至少600門大炮從梅佐特尼和焦紹勒之間猛轟對面的德軍陣地。一小時的炮火覆蓋後,蘇軍出動戰機進行補充攻擊,隨後是猶如巨大洶湧海潮的蘇軍坦克羣和大批步兵,向着德軍第290步兵師的陣地猛撲過來。當天早上10時整,強大的蘇軍坦克部隊及跟進的摩托化步兵已經突破第290步兵師的防線,從該師縱深由西轉向東側推進,企圖切斷德軍第215步兵師與後方的聯繫。
■1944年9月,蘇軍發起的''第八次打擊''期間,蘇聯步兵和坦克協同發起進攻,圖中遠處是一輛被擊毀的德軍坦克。
德軍第215步兵師下轄第380、第390、第435擲彈兵團和第215炮兵團等單位,這些部隊都遭遇到從防線缺口處如潮水般湧進來的蘇軍坦克分隊和跟在後面的成羣結隊步兵,激烈的戰鬥在花園、林地和農場間蔓延開來,猝不及防的德國士兵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戰。該師最大的劣勢是極其缺乏重型裝備,尤其是反坦克武器,這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對決中吃了大虧。
突入德軍防線後方的幾支蘇軍坦克部隊時而齊頭並進,時而交替掩護,不斷向前推進。第215步兵師各個部隊的形勢越來越糟糕,包斯卡城東部的第435擲彈兵團陣地被壓縮到梅梅爾河一線,他們不得不背水一戰。第215步兵師第215反坦克營組織起僅剩的幾輛突擊炮企圖阻擋蘇軍的裝甲洪流,他們打掉了5輛T-34坦克,可後面的蘇軍坦克裝甲車輛仍源源不斷地湧來,該營的突擊炮在接下來的混戰當中全部損失殆盡。
■第215步兵師的擲彈兵對蘇軍佔領的一個村莊發起反衝鋒。該師是德軍的精鋭步兵師之一,組建於二戰爆發前夕,蘇德戰爭爆發後在東線戰場北部長期與蘇軍血戰,整體表現甚佳,但在1944年9月的''第八次打擊''期間遭到優勢蘇軍的重創。
臨近中午,蘇軍突擊部隊的坦克從穆薩河和梅梅爾河之間的兩處淺灘涉水過河,向第380擲彈兵團駐守的包斯卡發起正面進攻。城市邊緣的第一道阻擊陣地在蘇軍坦克的齊射火力下很快失守,T-34坦克羣以密集隊形突破了陣地。正在第380擲彈兵團團部地下室裏忙碌的沃爾茨中士(Oberfeldwebel Worz)突然發現,3輛蘇軍坦克及一大羣步兵出現在團部附近,他立即高呼報警,通知同伴拿起武器戰鬥。接下來就是15分鐘殘酷的近戰,衝鋒槍的咯咯聲和機槍斷斷續續的射擊聲,夾雜着雙方垂死的傷員不絕於耳的慘叫聲,匯成一曲死亡樂章。第380擲彈兵團團長威廉·赫伯中校(Oberstleutnant Wilhelm Herb)與他手下的官兵一道堅守在團部裏,但顯然形勢已不可挽回,赫伯中校最終決定立即撤出包斯卡,趁現在還來得及,他要率部穿過橫跨梅梅爾河的那座承重60噸的橋樑撤到河對面去。
■第215步兵師第380擲彈兵團團長威廉·赫伯中校,1942年5月19日在該團第3營以上尉軍銜獲得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1944年8月12日獲得騎士十字勳章,最終軍銜為上校。包卡斯之戰當中,他率部在被蘇軍步坦協同突襲的情況下突圍,遭遇慘重損失但臨危不亂,整體表現也算可圈可點。
包斯卡城內的德軍為第380擲彈兵團的2個營,雖然處於不滿編狀態,但總人數也有數百人之多。此時,2輛蘇軍T-34坦克已經衝到梅梅爾河邊,它們沒有直接開上橋,而是守在附近用火力封鎖了橋的兩端,以阻止德軍過橋。為了掃除這2輛威脅極大的''攔路虎'',赫伯中校派出突擊組,下令必須敲掉蘇軍坦克。按照常理,幾百名訓練有素的德軍官兵,打掉2輛蘇軍坦克應該不成問題,可惜突圍的德軍沒有重武器——不僅沒有坦克和反坦克炮,也沒有普通火炮和''鐵拳''火箭筒,突擊組只有利用集束手榴彈和炸藥進行抵近攻擊。偏偏又遇上T-34坦克旁邊埋伏有大量蘇軍步兵,德軍接連派出三個突擊組,都死在掩護坦克的蘇軍步兵手中。
■蘇德戰爭後期,經過殘酷戰火洗禮的蘇軍在步坦協同作戰方面已經配合成熟,可以給予缺乏重裝備的德軍部隊以沉重打擊。包卡斯突圍戰中,德軍被迫以血肉之軀強突蘇軍的火力封鎖,結局自然是被對方大量收割人頭。
眼看蘇軍的後續部隊就要趕到,留在原地只能是坐以待斃。既然敲不掉蘇軍的坦克,那就只有冒着對方的火力硬衝過橋了。數百名德軍士兵不得不頂着極大的危險向橋面湧去,對於他們當中很多人來説,這是一條死亡之路。
蘇軍面對眼前的一幕也驚呆了,難道這些德國佬不怕死?T-34坦克射出的炮彈一發又一發打在橋體上,大橋在爆炸中震顫不止,利用它們的射擊間歇,赫伯中校率領第380擲彈兵團的士兵們拼命地向橋上衝去。與此同時,蘇軍步兵的2挺機槍也反應過來,嚴密地封鎖着橋面,一挺機槍被德軍打啞後,另一挺又接着掃射。
許多正在過橋的德軍士兵和軍馬踉蹌着翻過橋上殘缺的護欄,一頭栽入河中,而傷員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過橋,幾名活下來的德國傷員後來回憶説,他們是用盡最後一點兒力氣從橋面上爬過去的,在呼嘯的子彈和橫飛的炮彈碎片中爬過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那段距離對他們來説實在是太過漫長。
德軍第215步兵師第380擲彈兵團總共只有120多人(其中包含30多名傷兵)活着逃出了包卡斯,團長赫伯中校是其中的幸運兒之一。劫後餘生衝過了河之後,他仍努力收拾殘部編組成一個戰鬥羣,並在河北岸草草建立一條新的脆弱防線。此戰之後,第380擲彈兵團倖存的官兵一回想起包斯卡城外的梅梅爾河大橋,都會不寒而慄,那真是一座收割了數百條生命、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橋。
■1944年東線北部戰場撤退往後方的德軍傷兵,臉上佈滿疲憊和驚魂未定的表情。包斯卡之戰使得第380擲彈兵團元氣大傷,在沒有重武器的支援下該部遭受慘重損失,最終靠着自身的頑強突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