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考研真的是本科畢業後的“剛需”嗎?

先看一組數字,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290萬,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340萬,預計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預計將會達到390萬。是否這數以百萬計的考生,都是把考研當作“剛需”?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為了躲避工作才臨時選擇考研的。

願望總是美好的,但現實也總是殘酷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借考研之名義,逃工作之負擔,“高失敗率”成了這類羣體的標籤。畢竟,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適合考研。那麼也許你會問。什麼樣的學生不適合考研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三類學生不適合考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但你還想考研,抓住痛點,立即改正,未來可期;如果你不是其中的一員,引以為戒,不忘初心,自立自強。

?第一類,“躲避型”考生

正如我們開篇所説,很多同學其實並不知道考研是為了什麼,只是因為不想工作,所以借考研之名行“躲避”之事。但這類考生最後的結局大多都很“悽慘”,要麼是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硬着頭皮再考一次;要麼是因為考研錯過了秋招,但沒考上,還迫於多方的壓力,最後選擇加入春招大軍。既浪費了秋招的寶貴機會,也浪費了半年的時間。

為什麼這種類型的學生不適合考研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沒有對抗困難的武器。躲避工作不是因為別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你的懶惰,就是因為你的怠慢,那麼考研的過程,就是需要你戰勝你自己的懶惰和怠慢,這和你的初衷完全相悖,所以你根本沒有能力去戰勝這一切。很不客氣地説,考研這一年,比工作一年要更加折磨內心,你確定你能行?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所以如果你是“躲避型”考生,要麼趕緊放棄,要麼趕緊改變。放棄的話,你還有秋招的黃金機會,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損失;改變的話,就是自己想清楚,考研究竟是為了什麼?哪怕是未來能找一個比現在本科更好的工作,也能給你一份堅持下去的力量。否則,你只會浪費了考研複習的時間,耽誤了求職就業的機會,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第二類,“盲從型”考生

班上很多人都考研,宿舍裏平時不上課總掛科的室友也考研,如果我不考研,我是不是就會成為異類,所以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我也考一個算了,反正隨大流總不會錯的。這段獨白,其實是當今很多學生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對於這類同學來説,考研沒有為什麼,身邊人都決定考了,那我也考。其實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多半是鎩羽而歸。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為什麼這種類型的學生不適合考研呢?相比於“躲避型”考生來説,這類考生最起碼不落於人後,知道跟上大眾的步伐。但是不知道大家聽説過一句話沒,“一將功成萬骨枯”,換到考研的語境當中,一個人考上研究生註定是有好多人考不上研究生的。而決定能否考上的根據,就是你的那份信念,和執着。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人最可怕的不是沒有理想,沒有追求,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也行,那也行,最後就是啥啥都不行。沒有能左右你的想法,也沒有人能決定你未來的去路,你命由你不由天,所以你做出的一切選擇,是因為你真的想好了,是因為你真的想去這麼做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對於這類同學,請花時間,想清楚,你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第三類,“放飛型”考生

今天學習了三個小時,放鬆;今天背了一單元單詞,放鬆;今天做了一套數學卷子,放鬆。付出的辛苦時間,必須輔以相同比例的放鬆時間。這樣的考生通常是開局自我良好,中期稍顯緊張,後期直接崩潰。因為考研能給你的時間真的不多,複習的時間本來就已經很緊張了,根本沒有時間再給你去放鬆和恢復。

如果你是一位考研人,如果你學完必須得放鬆很長時間,那麼我勸你還是不要考研,因為考過研的人都知道,隨着考研的深入,神經只會越來越緊繃,身體只會越來越亢奮,沒有鬆懈的時間和機會,有的只是短暫的調整和更大力量的注入。這不是危言聳聽,只是給你提個醒,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考研這艘船,船票易買,終點難達。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躲避社會終暫時,成績揭曉苦惱至。盲從大眾無意識,顆粒無收淚難止。放飛自我爽一時,考研終成失敗事。最後上岸靠意志,戰勝自我非易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4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果你是這三類大學生,那我勸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