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錯過了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
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全文共4371字| 閲讀需6分鐘有的時候,歷史需要“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地去看,才能發現一些整體性的規律。比如只有升上太空,你才會看清地球是圓的。或者説,只有跳出廬山之外,你才能發現廬山的真面目。“不讀中國史,不知中國之偉大;不讀世界史,不知中國之特質。”不讀世界史,你無法準確地判斷中國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獨特之?處。借用並改寫西南聯大皮名舉教授的話。原話是“不讀中國史,不知中國之偉大;不讀世界史,不知中國之落後”。——張宏傑一、康雍乾,個個雄才大略?歷史課本給我們的印象是,清代中前期的皇帝,從順治到康雍乾,個個雄才大略。到了清代晚期,道光、咸豐到光緒,一個個懦弱無能,中國才落後捱打。然而事實上,如果仔細閲讀史料,你很容易發現,鴉片戰爭的爆發,與乾隆皇帝有着直接和間接的多重關係。説起來中國真是多災多難。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中國對外部世界一直挺感興趣的。漢武帝多次派人外出探險,差點到了歐洲。隋煬帝也多次“召募行人,分使絕域”,遣使遠至波斯等地。唐代各色人種的商人聚集長安,一直是大唐開放氣派的一個標誌性證明。兩宋海外貿易更為繁榮,南宋外貿收入在國家財政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分量。大元王朝的開放則導致了《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地理大發現之後,西方人來到久已神往的東方海面。全球化過程從此開始,任何國家閉關自守,已經不可能。而恰恰從此時開始,中國開始轉向閉關鎖國。在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看來,海外貿易除了進口些用不着的奢侈品,以及帶來危險的海外勢力外,不能給國家帶來任何好處。所以他下詔厲行海禁,“ 片板不許下海”。雖然明朝中後期部分開放海禁,但仍然禁令重重。嘉靖年間,明世宗規定:不許製造雙桅以上大船,並將一切違禁大船,盡數毀之。這一禁令影響持續了300餘年,直到1820年,中國駛往東南亞的海船仍限制在兩桅。二、乾隆差點成為東半球第一個飛上天空的人英國使臣訪華,實際上給乾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認識西方,促進中國加入世界海洋貿易的競爭中。英國使團的使命是與中國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的外交關係。英國人希望在中國設立大使館,與中國互派大使,希望與中國簽訂一個外交條約,建立穩定的外交關係。當然,英國最迫切的目標是促使中國政府改革外貿體制,取消十三行,多開放幾個口岸,允許自由貿易,公開關税税率,以減輕中國官員對外商的剝削和刁難。英國人還有一個“非分之請”。當時澳門已經被葡萄牙實際統治多年,因此希望中國皇帝也“送給”英國一個“小島”,“以堆放貨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英國人給乾隆帶來很多禮物。當然,這些禮物主要不是奢侈品,而是體現英國的軍事實力、科技實力的工業製成品。英國人帶來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帶來了大英艦隊的全套模型。除此之外,還帶來了很多“高科技產品”,比如一架天體運行儀,就是一個太陽系的模型,中間是一個太陽,有齒輪驅動,上足發條之後幾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他們還帶來一個天文望遠鏡,歐洲人那時候就用這種望遠鏡發現了星雲的存在,知道了人類生活在銀河系當中。他們給乾隆帶來了一個大的地球儀,上面標註了英國在各地的殖民地,向乾隆展示日不落帝國的威勢。他們甚至還給乾隆帶來了一個熱氣球和一個熱氣球駕駛員,乾隆皇帝要是願意的話,可以坐上熱氣球升上天空,成為東半球第一個飛上天空的人。英國人充分相信,這些全人類文明的最新成果一定讓中國皇帝大開眼界,對歐洲人刮目相看。因為他們通過貿易深知,中國的工業還停留在中世紀時代,與英國的差距實在是不可以道里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