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在《文憑社會:教育與分層的歷史社會學》一書中提出了“文憑的通貨膨脹”這一概念。
文憑的通貨膨脹指的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更高的學位,工作職位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當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某一教育文憑或學位時,其價值也就隨之下降。
那麼,世界上究竟哪些學校的畢業生最搶手、最受僱主喜歡呢?
在這個分量頗重的榜單上,美國麻省理工大MIT毫無懸念位居榜首,斯坦福、劍橋等名校也相繼上榜。而除了這些海外名校,中國的清華、北大、復旦和香港大學也名列30強。
美國獨佔13所高校
美國的高等教育,毫無疑問世界領先,發展到今天,以常春藤為首的八所名校哈佛、普林斯頓、耶魯、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康奈爾、布朗大學、達特茅斯的教育質量,為全世界所公認。
再加上麻省理工、斯坦福兩所世界級名校,和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密歇根大學為代表的“公立常春藤”,基本上代表了美國高等教育的水平。
英澳加平分秋色
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教育環境、文化、豐富的教學資源方面相差不大。英國名校主要以"G5"為代表,牛津和劍橋自然不必多説,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以及倫敦大學學院都是響噹噹的世界級名校。
澳洲也有八所代表性的名校,其中以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為首;加拿大則有多倫多大學和滑鐵盧大學入圍。
英澳加三國中,目前以英國最受歡迎,一方面是英國名校的數量僅次於美國,另一方面英國的學歷在國內的認可度也是比較高的。
中國上榜的高校增加
在近幾年中,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領域。對於科研成果的重視以及高等素質人才的培養都提升了新高度,一些重點建設高校和科技創新成果的影響力大幅提升。
比如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85%以上的科研成果集中在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三大獎項”中高校獲獎數量佔據2/3以上,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也蒸蒸日上。
不過儘管如此,中國的高等教育仍然暴露了許多問題。根據《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顯示,縱使近年來中國高校的科研成果頗豐,但仍然存在許多教育短板。
比如創新人才培養力度不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是“軟肋”;還有高水平教師和創新團隊不夠,教學經費和實踐資源不足等等問題的存在。
《報告》詳細闡釋:“高等教育總體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但與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任重道遠。”
看來祖國實力日益壯大,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攀升,但和國外一流大學的教學資源以及師資力量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總之未來可期。
QS榜單可信度有多高?
這一份就業能力排行榜區別於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者更多體現了學生畢業後的職業發展前景和學術成就,以及就業市場對大學的親睞程度。
也就是説,這一份榜單的數據是基於42000個僱主的評估編制。
採訪這些僱主,並請他們回答下述問題:你們從哪裏招到那些”能力最強、最有創新力、效率最高的“畢業生?
除了應屆畢業生,校友的職業發展和成就也是衡量指標之一。比如,世界各行各業的頂級精英畢業於哪些大學,僱主和大學的合作程度多深,等等。
QS研究部門負責人索特Ben Sowter解釋,大學學費不斷上漲,就業市場競爭不斷激烈,所以在選擇上哪所大學時,畢業後找工作的難易和職業發展前景便成了重要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