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裏正在想的那個同學是男是女?”
“他參加學校社團活動了嗎?”
“他戴不戴有邊框眼鏡?”
“哦,我知道他是誰了,他是……”
這是,4月22日,在靜安區閘北第一中心小學舉行的“面向全體 適應未來”——靜安區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展示研討活動上,該校青年教師凌旭東開設的人工智能拓展課《會説話的數據》呈現的景象。
學生們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快速而精準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場面,令前來參加研討活動的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蔣鳴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王榮良等專家讚賞不已。
據靜安區閘北第一中心小學校長蔡喆炯在研討活動現場作的《面向全體 適應未來》主題報告中介紹,2018年至2019年,為落實國務院、教育部有關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課程的要求,他應邀參與全國性讀本《人工智能》小學版讀本的編寫工作,並以此讀本為藍本,組織學校教師團隊編寫了人工智能校本課程《AI體驗師》。
據介紹,《AI體驗師》課程,是面向全體四、五年級學生的普及型課程,老師們用最淺顯易懂的內容,幫助全體學生認知和理解人工智能,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提升科學素養,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本文開頭教師所帶來的《會説話的數據》一課,正是《AI體驗師》課程模塊二“智能背後”中的第一課。課程通過播放三個視頻,讓學生對人工智能應用建立最直觀的認識,讓學生明白人工智能可以做什麼;並從認知角度感悟人工智能的用途,瞭解如何利用基礎的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通過學習,把孩子們培養成能夠適應未來生活的人。”蔡喆炯説。
研討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共話AI教育現在和未來”微論壇,來自靜安區閘北第一中心小學、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彭浦實驗小學、大寧國際小學和上海市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教師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學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實踐模式,並就小學未來人工智能教學走向進行了探討。
記者、圖片:顧武
編輯:陳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