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了20年的“o”讀錯了?這種咬文嚼字可以有

在信息爆發的當下,每一音、每一字藴含的語言力量依然強大

拼音“a、o、e”的發音是很多人上小學的第一課,其中的“o”,您是怎樣發音的?近日,有網友發現,從前大多數人都讀“窩”,但是現在小學老師卻教成“喔”(“ō”音同“歐”),引發了廣泛爭議。

“窩”了20年的“o”讀錯了?這種咬文嚼字可以有

山東省教育廳的答疑 圖源 央廣網

據央廣網10月15日報道,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回應稱,o,單韻母,是舌面後半高圓唇元音,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為:上下唇攏圓,舌頭後縮,舌位半高。根據《漢語拼音方案》,單韻母o可以參考“喔”的發音。同時,回答者還提醒,喔是多音字,諮詢者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喔”,點擊第二個拼音“ō”聽一下發音。

“窩”了20年的“o”讀錯了?這種咬文嚼字可以有

拼音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在數字化時代,拼音的正確使用是掌握輸入法的關鍵,因此拼音的學習和使用至關重要。拼音“a、o、e”讀“啊、窩、鵝”,這是不少人在語文學習之初便打下的第一塊地基。當“o”的讀音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不少人對文字拼讀規則表示了質疑,例如,如果“o”讀作“歐”,那麼“波”的拼音“bo”該如何拼讀?

對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曾通過“首都教育”發佈消息稱,在現行的教育過程中,絕大部分老師都教孩子“o”讀“歐”,而當“o”和“b、p、m、f”拼在一起時,還讀“窩”。也就是説,我們常讀錯的“窩”只是拼音“o”的特殊發音。

類似拼音“o”讀音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長期以來“習非成是”的一種糾偏,這對公眾來説多多益善。有不少網友在爭論的過程中表示,感覺腦子裏死去的知識又活了過來。人們對基礎拼音知識的爭論,恰似在腦子知識庫存中積滿灰塵的角落再次查閲、檢索,再將全新的知識存放其中,這何嘗不是一種“温故而知新”?

此前,類似公眾集體記憶出現偏差的事件還有很多,每次爭論都是對文字使用進行規範的良機。例如,在古文具體文字上,對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的探究,衍生從學者到教育專家的思想碰撞;在常用錯別字上,公眾討論推動各大軟件從“帳號”到“賬號”的集體糾錯。

當下,輸入法越來越智能,人們也越來越少用筆書寫,“提筆忘字”是不少人拿起筆時的第一感受。如果所有人都沉浸在智能輸入法帶來的體驗,任由不良習慣和錯誤用法擴散,語言能力便會逐漸劣化,對文字的誤解也會逐漸增多。

因此,在拼讀規則、易錯字讀音、常用錯別字上咬文嚼字,既是對漢字的尊重,也是對其承載厚重文化的保駕護航。公眾對文字使用方法的一次次討論證明了,在信息爆發的當下,每一音、每一字藴含的語言力量依然強大。(正觀評論員 楊晗)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統籌:陳若松

編輯:韓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2 字。

轉載請註明: “窩”了20年的“o”讀錯了?這種咬文嚼字可以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