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漢末三國時期,一個強大的、有凝聚力和長遠目標的軍事集團,要有一個明確的戰略規劃。比方説劉備集團有《隆中對》,江東集團有所謂“天下二分之計”,還有袁紹、袁術、劉焉、劉表等人都有各自的戰略,這裏就不一一列舉。曹操控制了北方,實力遠強於劉備和孫權,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可以説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超世之傑”,其成就和影響力在三國諸人當中應該是最大的。而曹操的起點雖然強於劉備,但是距離袁紹等人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處於四戰之地。那麼曹操是如何在這些軍閥中脱穎而出的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曹操集團在創業時期的戰略。
總體戰略:挾天子以令諸侯
提到曹操的戰略,很多人會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其實是袁紹的謀士沮授説的,“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曹操集團中的毛玠提出的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可以看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初級階段,也是一種基調。等到李傕、郭汜相爭;漢天子車架東歸;董承與白波軍內耗的時候,在董昭等人的運作之下,曹操趁虛而入,成功搶走劉協,完成從“奉天子”到“挾天子”的一個最關鍵步驟。
“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一種雙刃劍。因為在履行的過程中,會有大批的人才進入到權力中心。這些人固然幫助曹操維持漢王朝的運轉,成為曹操的助力,但也有很多人忠於漢室,對抗曹操,破壞曹操的統治。比如金禕、耿紀、韋晃、吉本、陳禕、魏諷等人,分別在東漢的政治中心許都和魏國的政治中心鄴城策劃兩次政變。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這個戰略無疑是利大於弊的。“挾天子”固然不能號令袁紹、劉備、孫權這樣的真正決定逐鹿天下的軍閥,對於一些野心沒有那麼大的、層次比較低的軍閥,還是具有一定的效力。比如馬騰、韓遂等涼州軍閥的暫時歸附;長沙太守張羨呼應曹操反叛劉表;賈詡勸説張繡投靠曹操;交阯太守土燮的臣服;交州牧張津與劉表刀兵相見,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影子。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將“挾天子以令諸侯”視為曹操集團的《隆中對》,並不過分。
擴張戰略:規大河之南,積極擴張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集團的總綱領,但並非擴張的戰略。曹操集團的擴張戰略是一個叫做鮑信的人提出的,可以總結為:“且可規大河之南,以待其變。”這個戰略提出的時間比較早,應該在初平元年到初平二年(即公元190年到191年),早於毛玠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鮑信死得也比較早,死於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與青州黃巾的戰役中。不過一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曹操集團創業的黃金期,採用的都是鮑信的戰略。
所謂“大河之南”,指的是黃河以南,在確切一些,結合當時的局勢,以及曹操集團的走向來説,應該是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秦嶺以東的兗州、豫州、青州、徐州、司隸、荊州北部和揚州北部這樣一個範圍。鮑信將曹操集團的擴張目標放在這個範圍,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礙於袁紹,袁紹將河北視為基地,鮑信建議曹操不與袁紹硬碰硬,而是先在黃河以南活動,和《隆中對》中避免與曹操、孫權直接衝突是一個道理。
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皮,很多軍閥在創業時期將目標放在邊角的地區。比方説袁紹經營河北;袁術從南陽轉移到淮南再入侵江東;劉焉一開始的目標是交阯牧(當時並無交州),後來因為望氣之説選擇益州牧,都是看中了這些地區的防禦能力,先圖自守,再規進取。鮑信的“規大河之南”的戰略,從防守的角度來説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戰略,畢竟處於四戰之地,但是在擴張上具有很大的便利。從初平二年到建安四年,曹操從東郡逐漸擴張到兗州、徐州、豫州、司隸、部分青州、揚州、荊州,從地盤上來説已經可以與袁紹分庭抗禮,這還是曹操經歷“兗州之變”,浪費一年半的時間之後的結果。可以看到曹操按照鮑信的戰略,擴張是很積極且高效的(與三國人物相比)。
外交戰略:儘量避免多線作戰
曹操的創業前期的地盤屬於四戰之地,這一點小編在上面也説到了。如果在外交上沒有處理好,那麼很有可能被對手圍而攻之。所以曹操必須要儘量避免多線作戰,與周邊某些軍閥維繫一個相對平穩的關係。
首先是河北的袁紹。曹操聽從鮑信的建議,不與袁紹抗衡,袁紹想要徹底掃平河北,也不願意在黃河以南花費太多的精力。於是袁紹向曹操拋出了橄欖枝,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也站在了袁紹的一方,至少在北方擁有一個強大的屏障和安穩的局勢。
從初平二年到初平四年(即公元191年到193年),諸侯聯軍開始進行內耗,逐漸形成袁紹、曹操、劉表和袁術、公孫瓚、陶謙兩大軍事集團,這個時候的曹操依託北方的袁紹,對抗東方的陶謙和西南方的袁術。在初平四年,袁術受劉表的威脅主動北上,被曹操擊退後轉移到揚州,這個時候西南方的威脅暫時解除,曹操對徐州進行猛烈進攻,幾乎消滅陶謙,還進行了屠城。沒想到在初平元年到初平二年(即公元194年到195年)發生“兗州之變”,陳宮、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呂布,這段時間曹操的事業陷入谷底,繼續依附於袁紹。從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即公元196年到197年),曹操收復兗州,迎接漢天子到許縣,與袁紹之間出現了裂痕。但是考慮到南方、東方的形勢不樂觀,曹操與呂布、袁術、劉表等人均有交火,於是曹操一方面用比較卑微的態度面對袁紹,將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一方面拉攏馬騰、韓遂等關西軍閥,安穩西方的局勢。
隨後曹操消滅呂布,保證東方的穩定,袁紹也徹底消滅公孫瓚,雙方展開“官渡之戰”。這個時候劉表似乎被張羨的叛亂所牽制,袁術窮途末路,被孫策所取代,曹操也有對孫策示好的舉動,但是沒有成功,巧合的是孫策剛剛想北上的時候就被刺殺,接替他的孫權對曹操的態度又是鴿派,曹操在東南方又維持了穩定。從建安四年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199年到207年),曹操的主要精力放在北方,與孫權保持和平的關係;又拉攏張津牽制劉表,以降低西南方的威脅。等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終於平定河北,南下進攻荊州、揚州,結果遭遇孫權、劉備的頑強抵抗,折戟赤壁,導致曹、孫、劉三家重新洗牌。“赤壁之戰”雖然失敗,但是曹操已經從當初的四戰之地發展到坐擁幽州、幷州、冀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司隸、部分荊州和揚州,實力遠強於劉備、孫權、張魯、劉璋、士燮等其他軍閥,可以説曹操的創業時期的外交戰略還是很成功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中國歷史地圖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