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不糾正最後吃虧的是孩子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文/小曼聊育兒

有了孩子之後,對孩子的教育就成了父母的頭等大事。不少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胎教,開始了對孩子的教育。不過有很多的父母只重視對孩子在知識方面的教育,卻不重視孩子在性格上的教育。所以現在有不少孩子,學習很好,但是性格品質卻很難評論。

閨蜜有個朋友叫秀秀,秀秀有一個兒子小飛得來的很不容易,所以全家人都十分嬌慣。秀秀家經濟情況不錯,平時給兒子報了不少興趣班,還格外給兒子請了家教。所以小飛從小走在了同齡人的前面,其他孩子還在家裏玩的時候,小飛就上了腦力開發早教班;其他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小飛就能夠閲讀簡單的書籍,珠心算飛快,會背幾百首古詩。

小飛好像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閨蜜還説,小飛身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小飛的脾氣很差。平時秀秀家裏有什麼事都是小飛説了算,如果有人不按小飛的意思來,小飛就會生氣,還會和家人冷戰。閨蜜一直勸秀秀管教,但是秀秀總是説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後來小飛上了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讓秀秀非常驕傲。但是小飛的缺點也越來越凸顯,經常在學校裏面和同學打架,班主任三天兩頭的就要向秀秀反映一次,説最近小飛又欺負了誰誰誰,老師管教小飛還會頂撞。秀秀一開始也會説教小飛,但是效果不大。

等到小飛上了初中的時候,剛開學沒多久小飛就和同學打架,還把對方傷得很嚴重。秀秀好一番道歉打點才平息了這件事情。現在秀秀也非常後悔沒在小飛小的時候好好教育他。
其實比起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給孩子培養出一個良好的習慣,給孩子一個優秀的性格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李玫瑾教授也曾説過,如果孩子有這4種行為,不糾正最後吃虧的是孩子!

1.情緒化嚴重
孩子情緒化是正常的,經常有孩子哭得正厲害,大人給一塊糖就能立刻笑出來。但是孩子經常情緒波動劇烈,一有不合他意的事情就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反抗,這就是不正常的。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未來孩子的性格非常可能走向極端化。

孩子小的時候表達能力有限,不能準確地把自己的情緒傳達出去,有時候孩子就會用一些錯誤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該引導孩子,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告訴我,但是不能摔東西。
2.不達到目的就威脅
有時候孩子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父母不給買就躺在地上耍賴,讓父母在公共場合非常難堪。有時候父母為了快速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會選擇向孩子屈服,滿足孩子的願望。不過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

包括抗拒吃飯在內的方式,都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威脅,當孩子無理取鬧式的哭鬧時,父母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冷處理,暫時不要搭理孩子。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明確地告訴孩子,剛才你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並且也是沒有用處的,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如果有問題,需要他冷靜地來談論。
3.不尊重大人
父母平時可以像朋友一樣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但是仍然要讓孩子知道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界限感,有什麼事情能做,有什麼事情不能做。現在有些老人非常嬌慣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僕人”。這樣沒有界限的不尊重會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和體諒他人,長久以往,會讓孩子形成很多壞習慣,非常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4.沒有規矩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給孩子樹立規矩,但是有些父母的“規矩”就只是自己的規矩,心情好的時候就算孩子違反規矩也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孩子發現父母不會嚴格執行規矩的時候,孩子自己也就不會遵守了,這樣的規矩形同虛設,反而會讓孩子對其他的規矩也產生質疑。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長大之後就必須要遵守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規矩,如果父母不及時教育孩子,最後吃虧的就是孩子自己。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上面的幾種情況嗎?在下方評論留言分享出你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