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內,志願軍老戰士在一起(左:塗伯毅中:易如元右:湯重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華小峯攝
在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有一條不足300米長的榮軍路,被老百姓稱為“榮軍院”的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便坐落於此。從1951年起,這裏先後集中供養了2800多名傷殘軍人,其中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約2200人。目前,這裏還住着19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10月21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記者來到這座榮軍院,探訪老戰士,“走進”英雄們那些硝煙瀰漫的崢嶸歲月與自強不息的休養時光。
老部隊戰友千里迢迢來看望 老英雄紅了眼眶
當天,陰雨多日的成都終於放晴,陽光透過成蔭綠樹照在榮軍院榮軍休養樓前面的大壩子上,常年在這裏休養的老兵們或坐輪椅,或杵枴杖,三三兩兩聊天、曬太陽。
“周爺爺,我來自您的老部隊,專程來看望您。”在榮軍院休養的志願軍老戰士周全弟,見到了70年來一直想見到的“親人”——來自老部隊2連的第41任指導員姜顯超一行。從媒體上了解到周全弟的事蹟後,姜顯超他們專程從遠在山東的部隊駐地趕赴四川看望老人。
“一直以來,見見老部隊的戰友,是我的一個心願。如今,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看着姜顯超一行帶來的部隊旗幟、點名冊等資料,周爺爺紅了眼眶,一個勁點頭説“好”。
86歲的周全弟,當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77師231團1營2連的戰士,長津湖戰役的親歷者。戰場上,他在零下40攝氏度的雪地裏埋伏三天三夜,嚴重凍傷致四肢截肢,於1953年12月來到榮軍院。在這裏,他克服傷殘帶來的不便堅持練習書法,還形成了具有自己風格的抱筆書法,受到專業書法家的好評。
樂觀向上多才多藝 老英雄們開闢“新戰場”
在院內,與周全弟一樣樂觀向上的傷殘軍人還有很多。榮軍院邀請專業老師教授樂器、舞蹈、書法、電工等課程,幫助老英雄們開闢出一個個展現自身價值的“新戰場”。
89歲的塗伯毅,在戰爭中遭受嚴重燒傷致殘,手指蜷曲面目全非。熱愛舞蹈表演的他現在是榮軍院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講人,曾先後被評為“成都好人”“四川省最美老人”“四川省優秀退役軍人”和“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成為傷殘軍人的楷模。
“老塗跳舞,我給他伴奏。”説起塗伯毅曾經的演出,一旁85歲的湯重稀豎起了大拇指。湯爺爺在朝鮮期間,以手風琴為武器,鼓舞戰士打擊敵人,兩次榮立軍功。在負傷導致右手截肢、右眼失明後,他來到榮軍院,潛心音樂創作,克服了截肢帶來的不便,練就了倒背手風琴、用左手演奏樂曲的絕技,被吸收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榮軍院的文藝愛好者還有易如元。他在朝鮮被敵機炸傷,導致失去左手、右眼失明。休養期間,老人刻苦鑽研竹笛演奏技巧,一隻手也能用自制的特殊竹笛吹出動人的旋律。
國家沒有忘記我們 人民沒有忘記我們
老戰士們聚在一起,説得最多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
“我們19位老兵,除了卧牀的,有15人來了,比過節還熱鬧。”塗伯毅説起當時的盛況,嗓音激動,笑容燦爛,“金色的紀念章太好看了,紀念章上志願軍戰士拿槍的樣子,跟我以前一模一樣。”
當天,老戰士們不約而同都換上了乾淨的軍裝。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黨委書記劉航説,15名老戰士有的坐着輪椅,有的被護理人員攙扶着。
86歲的葉發坤輸完液就馬上從病牀起身趕來,為的是能第一時間戴上紀念章。“國家沒有忘記我們,人民沒有忘記我們,作為倖存者,我是幸運的。”葉爺爺的雙腿在朝鮮戰場上被敵人的炮彈炸傷,坐輪椅的他拿到紀念章後,輕輕撫摸,久久捨不得戴上。
雙眼失明的老戰士王正恩告訴記者,當天,他拉着護理人員,請他們給自己描述紀念章的樣子。“雖然我看不見,但我能感受到戰友們發自內心的喜悦。”戴上紀念章後,老英雄慢慢站起身,端端正正地敬了一個軍禮。
義務講解抗美援朝精神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共有3萬多名巴蜀兒女長眠他鄉,受傷的川籍士兵更多,其中有一小部分就一直在這座榮軍院休養。
“許多抗美援朝傷殘軍人受傷時才20歲左右。”劉航説,為了鼓勵傷殘軍人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歷屆榮軍院黨委把抗美援朝傷殘軍人的事情,當作自己親人的事情來辦。
據介紹,榮軍院先後設立榮譽陳列室、建成榮譽館、成立四川榮軍博物館,組成以抗美援朝老戰士為主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義務小組,專門為來院參觀、學習的社會各界人士義務宣講抗美援朝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榮軍院的保障條件日益提高。2019年,新的榮軍休養大樓建成後,每位抗美援朝老戰士都能住進一套室內面積78平方米、兩室兩廳一衞的住房,並配備了優質的醫療保障。
目前,住在榮軍院裏的老英雄們身體都很好,在院的19位抗美援朝傷殘軍人平均年齡87歲,最年長的二級殘疾軍人唐國義已97歲高齡。(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