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使者”登台亮相

“民間文化使者”登台亮相

“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海外賽區預選賽正在各大洲展開。圖為摩爾多瓦賽區預選賽中,選手們在展示中華才藝。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圖

第二十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和第十四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海外賽區預選賽正在各大洲展開,各國選手用精彩的表現詮釋着對中文的熱愛。其中,不少賽區預選賽已落下帷幕,脱穎而出的選手將代表所在賽區參加“漢語橋”全球總決賽。

“中文讓我的世界豁然開朗”

北馬其頓聖基里爾·麥託迪大學校長尼古拉·楊克拉夫斯基説,“漢語橋”比賽讓更多中文學習者擁有了展示自己中文水平的機會,也吸引了更多學生關注中文、學習中文。尼古拉·楊克拉夫斯基的感受正是參加“漢語橋”比賽的選手們的共識。

今年18歲的參賽選手阿比蓋爾有個詩意的中文名——安然,6年前開始學習中文。在本次比賽中,她憑藉出色的能力贏得了墨西哥賽區冠軍。在她看來,學習語言幫助她瞭解了更廣闊的世界,認識了更多朋友,“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一名翻譯,去中國看看”。

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匈牙利賽區預選賽中,選手康布穀在主題演講中動情地説:“曾經,我的世界很小,中文讓我的世界豁然開朗。我希望將來到中國留學,體驗飛馳的高鐵,探尋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受友好的風土人情,學習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同樣來自匈牙利賽區的選手沈梅在主題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感悟:“我去過北京、上海、蘇州、杭州、黃山、張家界等地,中國的名勝古蹟、名山大川讓人流連忘返,但比風景更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人們總是笑着和我打招呼,在陌生國度的旅途中,隨時都能找到願意幫助我的人。這種博愛和包容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她真誠的分享打動了不少觀眾的心,經過激烈角逐,沈梅最終榮獲冠軍。

喜歡中國文化的還有來自德國賽區的選手蒂姆·卡斯佩斯,他通過學習中文和與中國朋友的溝通交流對中國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中國人注重和睦,最重要的不是輸贏也不是利益得失,而是彼此之間充滿温情和愛”。

德國漢學家、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德方院長羅梅君表示,在過去20年裏,“漢語橋”比賽已經為許多中文學習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激勵着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中文。即使在疫情中,人們對中國的興趣仍與日俱增,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依舊順利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國主題活動也不斷吸引着更多人蔘與。

造就更多民間交流使者

語言是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橋樑,文化交流是“漢語橋”參賽選手們關注的共同話題。

蒂姆·卡斯佩斯認為,世界各國雖然政治、文化不同,但誰也離不開誰。各國之間應該通過文化交流,讓關係更和諧。

和蒂姆·卡斯佩斯一樣來自德國賽區的參賽選手瑪爾塔·邦喬瓦尼在談及主題“天下一家”時表示,儘管有着文化背景的差異,但在面對氣候變化、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全球性挑戰時,各國應該團結起來,攜手應對,並呼籲“人們必須注重國際合作”。

阿比蓋爾在演講中呼籲全球不同民族互相加深瞭解,共建更美好的世界。她的演講引起聽眾共鳴。

在印度尼西亞,圍繞比賽主題,選手林歌在演講中説:“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但是我們都向着同一個目標和方向走去——追求人類的和平與幸福。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共同奮鬥,朝着這一理想努力。”

來自中埃友好示範學校的納什瓦·阿卜杜勒哈基姆·法赫米中文名字叫華小文,參加的是第十四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埃及賽區決賽,並獲得埃及賽區特等獎。華小文身體力行,為文化互鑑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快板這種藝術形式介紹埃及文化,還展示自己喜愛的中國功夫。

正如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齊大愚所説,“漢語橋”中文比賽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青少年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鑑、心靈溝通的橋樑。

讓中文從“雲端”走向世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陸續啓動的“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海外預選賽以線上形式為主。

相關專家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但絲毫沒有影響這些外國中文學習者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他們積極參賽,通過“漢語橋”平台,在線展示了自己的風采。

在葡萄牙,來自里斯本大學、科英布拉大學、波爾圖大學等校的60餘名師生在線觀摩了“漢語橋”大學生中文比賽賽區預選賽決賽;在北馬其頓,來自大中小學校的56名學生參加了線上比賽。比賽分為筆試、才藝展示和主題演講3個部分。在長達4個多小時的激烈角逐中,參賽選手們在線展示了舞蹈、唱歌、繪畫、廚藝、太極、針灸等才藝和中文知識;在巴西,選手們在線展示了各自的中文聽説讀寫能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在墨西哥,選手們的線上表現精彩紛呈,比如以屈原與端午節為主題的皮影戲、吉他彈唱中文歌曲《成都》、講述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脱口秀……贏得了線上觀眾一片叫好聲。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趙楊撰文指出,受疫情影響,“漢語橋”搬上雲端雖是迫不得已之舉,但其取得的成功也給我們以深刻啓示:中國語言文化可以通過雲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趙楊認為,互聯網打破了現實空間的限制,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中文,瞭解中華文化。目前,中文已進入70多個國家的國民教育體系,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的中文需求旺盛,但本土教師匱乏、教學資源不均的現狀阻礙了中文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互聯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漢語橋”選手可以通過雲端展示中文水平以及中華文化知識和中國國情知識,中文教育也可以在雲端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地。

(本報綜合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4 字。

轉載請註明: “民間文化使者”登台亮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