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眼中
互發名片
是爸爸媽媽工作時才需要做的事
本週,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十多個班級的孩子們,卻鄭重地拿到了一張老師遞來的名片。
上面寫着老師的手機、微信
清楚地標註了辦公室樓層地址
方便孩子們隨時去玩耍談心
翻到背面
孩子們還驚喜地發現
老師們展示了
學科教學外的“B麪人生”
語文老師愛養狗
英語老師會漫畫
原來,這些特別的名片是該校為配合“全員導師制”所設計的,全校百餘名教師中,約6成受聘擔任首批導師,每人和10-15名學生結對,成為孩子們在校園內外的“大朋友”。
盧灣實驗小學導師制度
校長虞怡玲介紹,“全員導師制”採用雙向選擇,每個孩子可以填寫3個“志願”,再由學校整體協調。為了方便孩子們找到自己喜歡的老師朋友,學校請老師們通過文字展示出一個更“立體”的自己,也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
95後英語老師金子卿
金子卿老師從小學唱歌,學崑曲,還愛漫畫。她告訴孩子們,“我喜歡用畫筆記錄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化身紙上小人,感受紙上世界的奇幻美妙。另外,我很喜歡唱歌給朋友們聽,有時候還會自己寫一些曲子呢!你喜歡畫畫嗎?你喜歡唱歌嗎?如果你也喜歡,不如和R老師比一比誰更厲害,只要決鬥過,我們就是朋友啦!”孩子們這才知道,怪不得金老師唱英語兒歌這麼好聽,英語課播放的PPT中偶爾“蹦”出的漫畫小人,原來也是這名“姐姐老師”的傑作!
語文老師年勤燕老師
勤燕老師的姓有些特別,她由此出發鼓勵孩子,“年這個字最早的意思是年成,標誌着五穀成熟,因為糧食大多一年熟,所以我的願望是小朋友們每一年都有各自新的收穫。老師喜歡旅遊,旅行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老師喜歡寫字,筆畫之間可以留下記憶和想法;老師更喜歡你們,因為你們是未來,是希望!”
語文老師周珏
語文老師周珏説:“周老師喜歡生機勃勃的校園,也向往帶上我的‘狗兒子’ Pizza親近自然過田園生活。即使在忙碌的工作間隙,我也會記得照料窗台上的肉肉軍團,看着一株小小的植物慢慢地有力地生長,呈現出生命最美最好的姿態,心裏可美了!”
五年級女孩吳悠選擇的就是周珏老師,不僅因為周老師的課堂上總能用一些有趣的事情來打比方,而且,她也想去周老師家裏和小狗“Pizza”玩一玩。
三年級男生洪楷瑋選擇了信息課費老師當導師,“因為我對計算機非常感興趣,而且費老師喜歡運動,和我很像!”他打算要挑個週末,和老師一起跑去晨跑。
三年級女孩戴奕晨最喜歡“像小朋友一樣可愛的”體育李老師,“聽説李老師當了16年籃球運動員,可厲害了!”
除了將介紹文字印上名片
學校還為每位老師訂製了海報
拍攝了“形象照”
一進校門,孩子們就能見到
老師們陽光温暖的笑臉
“一開始我還擔心,小朋友是不是都會選‘小姐姐’老師,‘小鮮肉’老師,看到選我的人也蠻多的,我就放心了!”71年出生的自然課教師兼圖書館管理員王豔文笑道。在孩子們心裏,一個願意和他們一起分午餐,總是願意聽他們東拉西扯聊天的老師,當然可親可愛!
會談心
還要完成“X”任務
校黨支部書記馬維鶯告訴海岸君
根據安排,每位導師完成
導師“3+X”任務
“3+X”任務
“3”包括每學期開學前和班主任一起完成一次學生家訪;每學期重要考試前後、學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等關鍵時間節點,與學生進行一次談心談話;每學期末,圍繞學生本學期的成長髮展情況,撰寫個性化“成長寄語”,挖掘學生閃光點。
“X”由老師自由發揮,可以是給孩子寫一封“家”信,幫助孩子實現一個小小願望,或者完成一場師生秀、舉辦一場師生連環畫作品展、DIY一件小手工等個性化任務。
當被問及是不是會覺得工作量加大了時,青年教師盧紅答得乾脆,“因為我喜歡小孩子呀,想做他們的知心姐姐!”
女孩火亦樂如願和她眼中“又耐心又温柔”的英語老師李芳菲結對。火亦樂收到了李老師送她的一個粉色小牛儲蓄罐,以及一張快樂記錄單。“現在,很多孩子缺少發現快樂的眼睛,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發現並記錄自己的快樂瞬間,和夥伴們分享,並可以換取快樂儲值券,存儲起來!”李芳菲希望,等到孩子們畢業時,一罐快樂儲蓄券和一疊快樂日記,可以成為小學生涯中最珍貴的紀念。
和男孩全盛懌一樣,很多孩子的“第一志願”都填寫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顧煒。顧老師説,今後,她會繼續和孩子們,跟着語文書的內容,一起進行校園中的“微旅行”,比如,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裏,尋找各式各樣的影子,利用午休時間,體驗一下課文中弄堂遊戲的樂趣。
盧灣實驗小學導師制度
金子卿老師班上有個行動不便的男孩,入學一個月來,在老師們的陪伴和“大拇指”鼓勵下,男孩正在努力學會不用輪椅代步,自己獨立上廁所,獨立上下樓梯,獨立吃飯。男孩選擇了熱情開朗的小金老師作為自己的導師,學校又特意請經驗豐富的德育教導王晴紅一起擔任“影子導師”,幫助男孩走好康復和學業之路。
男孩告訴小金老師
自己的夢想
是做一名宇航員
金子卿説
她想為男孩創作一幅漫畫
告訴男孩
他穿上宇航服有多帥
並告訴他
每一個小小的夢想
老師都會用心守護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陸梓華
攝 影 | 孫中欽 陸梓華
編 輯 | 梁 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