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別讓論文查重傷了學術創造力

作者:聶書江

臨近畢業季,高校畢業生們又開始為學位論文的重複率操心,“論文重複率高”“誤判抄襲”“多次打回”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學生甚至因畢業論文重複率過高險些畢不了業。在此壓力下,為了合規,很多學生不得不另闢蹊徑,通過各種網絡平台對畢業論文進行“多次查重”。正是看到這種龐大而強勁的查重需求,各種查重軟件和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而衍生出一條混亂而又忙碌的論文查重產業鏈。

時評:別讓論文查重傷了學術創造力

在學術研究的發展歷程中,論文查重為規範的學術對話提供了底線保障,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我國學術發展更加規範化和全球化。從功能角度看,學位論文查重不但滿足了畢業論文的形式要件審查要求,避免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重複性研究,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術敬畏感、儀式感和嚴謹性,保證論文的原創性,提升學術素養。

然而,隨着我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以及學位論文管理規範的升級,學位論文查重的弊端也逐漸凸顯。首先,學位論文查重恐懼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寫作負擔,甚至遏制了其學術興趣。一些學生在論文提交前,驅動其修改的唯一動力竟然是“不降重就延期”,於是,他們在修改中“見紅就刪”“見黃就改”,不問修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甚至顧此失彼,減弱了對正文內容本身的質量追求,從而使提交稿枯燥無味、毫無生氣,甚至出現語言表述不通、邏輯混亂。

其次,過多的學位論文查重環節增加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儘管各高校都提供了兩到三次的查重機會,然而,論文從開題到終稿,中間環節眾多,幾乎每一步都涉及抄襲剽竊的檢查問題,因此,學校提供的免費查重“還不夠塞牙縫”。為了避免“被斃”,很多學生多次自掏腰包,去市場上尋求查重,無形增加了經濟壓力。

實際上,學位論文查重系統僅僅是一種避免學術不端的輔助性工具而已。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評價的原則已從傳統要求轉變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顯然,“查重至上”的學位論文審查導向不符合新時代教育評價原則。

要改善“查重至上”的學位論文審查導向,一方面,需要創新學位論文的評價方式,擴大查重形式之“標”的審閲範圍。比如,鼓勵採取面試答辯、導師評議、實踐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種靈活評價方式。尤其注意的是,給內、外部評審導師預留充足的時間進行評鑑,引導評審專家負責任地提供客觀公正的專業評議意見,從而提高學位論文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針對性。

另一方面,重構學位論文評價中人與機器的比重,迴歸內容質量評價之“本”。學位論文的評價目的是倡導學術原創,提升學術質量,促進學術繁榮。故而,在學位論文的評價中增加人的把關比重就顯得至關重要。增加學位論文申報、評審導師的責任機制,建立完善評審專家的利益衝突迴避、動態調整制度,嚴格規範論文評審的程序正義。對於問題論文,要給予必要的認定救濟。對涉嫌抄襲、剽竊的論文進行實質認定,並在充分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規定作出最終認定和處理意見,而不是搞一刀切。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未來5到10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上要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因此,對學位論文評價中查重至上導向進行標本兼治勢在必行。

(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3 字。

轉載請註明: 時評:別讓論文查重傷了學術創造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