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孕育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中華漢字這一寶貴財富。自倉頡創字以來,文字的形式已經更迭了好幾代,從最初的甲骨文,到後來的大篆、小篆等等,以及現如今全國統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一直在逐漸演變中不斷髮展着。
歷朝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對於文字的使用格外講究,定國號、年號,以及取名字等等,這其中的門道多到不可計數,甚至有些在普通人看來只是一些可有可無的繁文縟節,但在當時的皇室看來,適宜的文字有着趨吉避凶的功效;
不合適的字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需要嚴格避諱。因此,經皇親貴族之口説出及經他們之手寫出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慎之又慎的結果,也因此衍生出了"金口玉言"一詞。
康熙為避暑山莊題匾
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中國現存的最大最美的皇家園林,被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屬於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康熙皇帝在很早以前就有意建一所專供夏日納涼的宏大行宮,經過精心準備,自康熙四十二年起,康熙帝便開始組織修建這所行宮,這就是後來的避暑山莊;
而這座聞名於世的皇家園林在經歷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的修建完善後,才最終有了現在這令人驚歎的宏偉壯景。
避暑山莊佔地總面積564萬平方米,其內風景優美,宮殿排列的錯落有致,不愧被評為值得觀賞的國家5A級景區。
在清朝,這避暑山莊是專門供皇親貴族居住的地方,每年到了炎炎夏日的季節,皇帝便攜各宮家眷從故宮出發,前往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在此居住數月,一邊納涼,一邊處理政務,儼然將此處當作了第二個紫禁城。
康熙皇帝精心設計,並在承德選址修建了避暑山莊,建成後對此行宮甚是喜愛,時不時便前往山莊去住一段時日,他還親自為正殿題匾"避暑山莊",匾額上的四個大字遒勁有力,從中便能大致瞧出幾分避暑山莊的壯麗。
那牌匾初看時看不出有什麼端倪,只有一些極為心細的人才能發現那匾額上有一處小小的異樣——原來是那四個字當中的"避"字書寫的有些與眾不同,只見那"避"中的"辛"字部分多出了一小橫,整塊匾額由此也生出了幾分不一樣的味道,朦朦朧為整個避暑山莊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避暑山莊"中的那個錯字
來到避暑山莊,最先注意到的時候就是高高懸掛在正殿門口的那塊匾額,匾額上便是由康熙皇帝親筆題上的"避暑山莊"四個大字。
康熙皇帝的筆法頗具大家風範,同時也正是通過這塊匾額康熙皇帝給後世人留下了一個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
身為堂堂大清朝的一國之君,一代天之驕子,即便做不到文武雙全,那各方面的造詣也是要高於常人的,況且歷史上的康熙皇帝還是個出了名的"才子",竟然在避暑山莊的匾額上題下了一個錯字。
時至今日,306年過去了,那塊匾額仍然懸掛在避暑山莊的正殿之上,無人敢改。
當時,文武百官總會有人發現康熙題在匾上的"避"字寫得不對,但未必有人會有膽量指出皇帝的錯誤。比起康熙皇帝不小心寫錯字的猜測,另外的幾種假設更具有可信度。
有學者認為,康熙皇帝書寫的"避"字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展示出了他想要等到國家繁榮昌盛時重點發展北部邊疆地區的遠大抱負。也有一部分學者猜測康熙皇帝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避諱行為,因為"避"字本身體現出了一種由於不敵,故而躲避、逃避危險的意味。
身為一國之君,不僅要體現出大清朝的大國風範,更要向自己的百姓體現出身為君王的勇敢無畏,堅決不能流露出怯懦逃避的意思。
眾所周知,皇家的規矩向來是最多的,他們制定了各種條條框框約束自己和百姓,以保國家繁榮昌盛。
那"避"字便是一朝統治者祈求江山穩固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選擇。此外,學者們還有另外一種觀點,即康熙皇帝在避暑山莊居住期間,總是免不了會處理一些機密文件。
為避免泄露機要,康熙皇帝便在正殿的牌匾上多寫了一筆,以此來警告避暑山莊的工作人員,讓他們迴避政務機要。
不論是何種原因導致康熙皇帝在"避"字上多寫了一橫,其真實原因已經是無從考究了,就把它當作一段有趣的歷史流傳於世,讓後人去探索吧。
今日的避暑山莊
經過三代皇帝精心打造的避暑山莊風景獨好,自康熙基本建成避暑山莊後,雍正和乾隆又進一步擴大和完善了避暑山莊,才有了現在遊客絡繹不絕的美麗景色。
況且今時不同往日,現如今避暑山莊已經成為一個人人得而進入觀賞遊玩的旅遊景點,不再是當初只有皇親貴胄才有資格居住賞玩的地方,而那牌匾上的"避暑山莊"因着康熙皇帝有意或無意為之的緣故,反而成了避暑山莊一道獨特而具有標誌性的風景線。
前來參觀的遊客駐足在康熙皇帝書寫的牌匾之下,凝神注視,抬頭仰望"避暑山莊"四個大字,一邊欣賞着康熙皇帝的恢宏書法,一邊追憶着先人的無盡智慧和謀略,也算得上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被寫在避暑山莊正殿牌匾中的那個錯字,嚴格意義上講已經不能稱其為"被寫錯的字"了,那個"避"字隨着歷史的長河延綿至今,已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漢字,而是早已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意義。
因此,後人也不必過多去計較對錯,亦不必過分去追根溯源,只要好好珍惜先人留下的智慧,傳承好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