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的印象裏,羅馬之所以能橫行地中海,建立橫跨三洲的帝國,靠的主要是強大的重步兵和嚴明的紀律,但實際上,羅馬人還有一樣東西為敵人所無,那就是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軍用機械。這些機械伴隨着羅馬引以為傲的步兵軍團,一道征服了地中海。
操控機械的羅馬軍隊,圖源網絡
關於羅馬軍用機械的記載,最詳細的莫過於羅馬軍官馬賽裏努斯《歷史》,馬賽裏努斯是公元4世紀羅馬軍隊中的一名皇家軍官,曾經參加過多次重要的戰役,並且接受過系統的軍用機械訓練,因此對羅馬的軍用機械十分了解。
雖然此時已經處於羅馬帝國的晚期,由於財政的緊張,羅馬人的軍用機械相對於帝國鼎盛時期已經略有退步,但是帝國的機械相對於周邊國家,依然是極為領先的存在,無論是蠻族還是文明程度較高的薩珊波斯都爭先模仿羅馬的軍用機械並投入實戰。
在馬賽裏努斯的記載中,羅馬的軍用機械分為重型機械武器和輕型機械武器,重型分為“弩炮、拋石機、攻城槌、活動攻城塔”,輕型則分為機動輕弩炮和單兵機弩。
(一)弩炮
弩炮自希臘時期起就被廣泛用於戰場,弩炮作為一種威力巨大的遠程射擊武器,主要發射重箭或者石彈。
弩炮的原理,馬賽裏努斯做了詳盡的描述。
“在兩個機軸之間固定着一根堅固的鐵條,鐵條很長,如同一支極大的量尺。鐵條扁平光滑,中段特別經過打磨拋光,上面有一支更長的方型木樑,木樑上沿着長中線刨出一條平直狹窄的箭槽……射手站在一側的弓臂旁瞄準,之後很小心地把一支大箭放入木樑的箭槽中……在裝箭的同時,幾個健壯青年迅速轉動旋杆將弩炮的弦拉滿”
除了這些記載,弩炮還有其他大量的零件出土。
參照這些挖出來的弩炮部件,當代史學家已經完全搞清了弩炮的配置並予以復原。
相對於其他民族的機械,弩炮最大的特點在於結構複雜、威力出眾。
除精確吻合的滑動槽、加力上弦機械和發射扳機裝置外,弩炮最大的特點還在於扭力蓄能,馬賽裏努斯在記載中多次提到“弩炮的全部力量來源於扭力”。
與漢朝弩類武器將能量匯聚於弓臂不同,弩炮的能量主要儲存在筋腱的彈性勢能中,與中國弩的張力蓄能比較,這種蓄能方式更加複雜精巧,會增加操作維護成本並略微降低精準度,但是卻能提供更大的能量,由此射程和威力都大大增加。
弩炮採用的彈藥,為一種特製的重箭,直徑是普通箭支的四倍,其箭羽也不是動物羽毛,而是由硬木片製成,這種箭支在空氣中受風速影響較小,能量衰減慢,再加上弩炮強大的扭力蓄能,往往能打出驚人的威力。
羅馬的大型弩炮,圖源網絡
關於弩炮的實戰案例,猶太人的起義軍領袖約瑟夫(後投降羅馬)曾經親眼目睹他身邊的夥伴頭顱被弩炮打飛,還有很多士兵三四個一起被羅馬弩炮的重箭像穿串一樣釘在地上。甚至有過弩炮發射的箭支將上一支箭劈為兩半的情況。
在馬賽裏努斯的記載中,弩炮更是在阿米達攻防戰中首立奇功,將與薩珊波斯一道攻城的匈尼特人(可能為匈奴直系後裔,被波斯降服一同進攻羅馬)王子一擊射殺,徹底扭轉了戰爭局勢。
馬賽裏努斯記到:
“次日,匈尼特人王子想在波斯王沙普爾面前邀功,他壯着膽子帶兵攻向阿米達城,一名羅馬射手則一直在瞄準他,他剛進入弩炮射程,就被弩箭正中胸口,盔甲胸膛一併貫穿,當場斃命。”
關於弩炮的射程,則根據彈藥的重量決定,曾有記錄大型弩炮將26kg的彈丸拋到了270米開外。
(二)“野驢式”拋石機
除了弩炮,羅馬人在攻城時還有一樣法寶,那就是野驢式拋石機,這種拋石機構造簡單、造價低廉,其蓄能裝置為後置單力扭力發條,相對於弩炮,拋石機的初速較低,精準度遠不如前者,但是由於其發條尺寸大於弩炮,因而在威力上更為巨大。
馬賽裏努斯形容被此物砸中的敵人無不粉身碎骨,這種機械由於動能過於巨大,因而在發射時必須放在草皮和碎石堆之上,如果部署在城牆之上,甚至會震塌下方的城牆。
因此,這種拋石機不太適用於守城。
野驢式拋石機,圖源網絡
(三)攻城槌
羅馬人的攻城槌與其他國家的攻城槌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羅馬特色就是其衝擊頭往往呈現羊的形象。
在攻城槌的外面,往往會覆蓋泥土和生皮來保護士兵,攻城槌下方還裝有輪子以供機動。
馬賽裏努斯在書中記道:
“操作攻城槌的人數多多益善,通過攻城槌的反覆搖擺撞擊摧毀敵人的城牆,敵人的城牆和建築會在其重擊下倒塌為碎塊廢墟。”
攻城槌是羅馬的攻城利器,幾乎每場攻城戰都會大顯身手。
(四)活動攻城塔
攻城塔在西方應用的歷史較早,早在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的繼任者之一安提戈努斯就用攻城塔攻陷了羅德島等一系列易守難攻的堡壘,而到了羅馬帝國時期,攻城塔更是得到了完善和改進,成為了攻城器械中的集大成者。
根據馬賽裏努斯的記載,攻城塔底部為移動的輪子,上面為多層防護塔樓,塔樓中除了裝有士兵外,還裝有大量的弩炮。
攻城塔由大批的士兵推動,靠近敵人城牆後放下吊橋發起進攻。
馬賽裏努斯認為除非防守者的實力遠高於進攻者,否則攻城塔絕對可以在城牆下打開一個缺口。
馬賽裏努斯記載在363年羅馬對薩珊波斯城市皮裏薩博拉的圍攻中,羅馬的攻城槌突破了城市的外牆,但波斯人在中心衞城拼死抵抗,接連兩天羅馬人死傷慘重,但當第三天攻城塔直接出現時,波斯人卻因為畏懼直接投降了,可見攻城塔的巨大威懾力。
(五)機動輕弩炮
除了前面的重型軍用機械,馬賽裏努斯還記載了很多野戰用的輕型機械,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輕弩炮。
輕弩炮與弩炮構造相同,但是體型較小,往往由兩人就可以搬運操作,輕型弩炮既可以用於城市防守,也可以搭在馬車上進行機動射擊,其精準度和殺傷力都十分出色。
羅馬全面戰爭中的車弩就是來源於這個記載。
羅馬的輕型弩炮,圖源網絡
馬賽裏努斯對於輕型弩炮十分鐘愛,他自己曾多次操控這一機械殺傷敵人,而在其作品《歷史》中對於輕弩炮也有很多記載,比如在359年的阿米達圍攻戰中,記載着一段輕弩炮對波斯弓箭手的精彩對決。
當時,雖然弩炮在數量和地利上處於劣勢,但仍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
馬賽裏努斯記到:
“城裏的逃兵率領70名波斯皇家弓箭手通過黑暗的密道潛入城內,埋伏在塔中,待外面的波斯人攻城時,他們突然伸出塔來,從背後朝我們射擊,我們決定分兵禦敵,五具輕弩炮被搬過來對付塔中的弓箭手,在弩炮的箭支之下,波斯人重創倒地,四散逃命,頃刻間潰敗了”
除了應用於小規模的衝突,輕弩炮還廣泛應用於野戰,在共和國時期,當蘇拉與本都軍隊交戰時,蘇拉將數百具輕型弩炮集中在一起,集中朝敵人陣型的一點發射,將敵人的陣型迅速打開了一個缺口,羅馬步兵藉着缺口一貫而入,打破本都軍隊。
在後來與安息的戰爭中,羅馬人更是配備了大量的輕弩炮用來對付安息的具裝騎兵,這些弩炮與弓箭手、投石兵一起壓制了安息人的火力,並不斷擊殺他們的精鋭具裝。
按照奧古斯都時期的配置,5000人的正規軍團裏標配50門輕型弩炮。
(六)單兵機弩
馬賽裏努斯曾提到羅馬人裝備有手弩炮和弓弩炮,弓弩炮剛開始專家們認為其構造可能與中世紀的十字弓類似,但是後來隨着出土文物的發掘,這種武器實際上是一種微縮版的手持弩炮,同樣採用扭力發射。
與中國弩的原理完全不同,其威力和射程高於普通複合弓,但是由於造價高昂因此不是普遍的裝備,算是一件比較失敗的機械,而手弩炮則是一種威力較小,用手拉弦的單人弩,其構造與中國弩類似,但為例射程遠遜於後者。
單兵弩炮,圖源網絡
(七)連發弩炮
這種武器最早由古希臘人發明,後被羅馬人採用,雖然這種武器可以連發箭支,形成極強的火力密度,但是其在威力射程上不如普通的弩炮,而且還被一些軍官指責為“浪費彈藥”,因此這種武器與諸葛連弩一樣,並未廣泛應用。
連發弩炮復原圖,流言終結者已成功復原,其構造與諸葛連弩類似。圖源網絡
如果説古希臘人將力學理論發展到了極高的程度,那麼羅馬人就是將希臘人的設想落到了實處,在羅馬能工巧匠的協助下,希臘人的理論知識被轉化為了一件又一件強大的殺人機械。
在羅馬軍團風光的背後,佇立着一個又一個製造機械的普通工匠,正是他們的汗水與努力造就了羅馬強大的軍力與霸權。
可想而知,在羅馬軍事成就的背後,究竟是一種怎樣強大的科技支撐。
圖文來源於網絡,作者:褚勁壽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