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播的可謂是如火如荼,而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個看點,正是呂不韋、嫪毐、趙姬、嬴政四人之間的明爭暗鬥。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非常費解,那就是呂不韋一生閲人無數,每個計劃都做得非常周密,可為什麼偏偏沒有看出嫪毐是個什麼人呢?
因為從某些程度上來説,嫪毐可以説是呂不韋親手給自己挖的一個坑,如果他當初沒有把這個人獻給趙姬,那麼對方也就沒有機會成長為自己在政治上的競爭對手,更不可能在嬴政登基的時候發生政變。所以説呂不韋對於嫪毐這個人,是不是看走了眼呢?
不過從整個事情的整體脈絡上一步步來分析的話,似乎還存在着另外一種可能,嫪毐後來雖然成了一定的氣候,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與呂不韋分庭抗禮。可事實上,這或許也正在呂不韋的意料之中,或者説嫪毐很可能只是呂不韋故意安插的一枚棋子,用來做自己和嬴政之間的擋箭牌。因為縱觀呂不韋的人生軌跡,幾乎沒有失算的時候,他的計劃可以説比當時的任何人都要周密,憑藉嫪毐那兩把刷子,應該也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呂不韋的計劃究竟可以周密到什麼程度?
其實要想探討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呂不韋的身世起底開始算起。據史書上記載,呂不韋,姜氏,呂姓,戰國時期人物,一開始是以衞國商人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台上。不過若要追其族譜,就會發現他有一個非常有名望的祖先,就是曾經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子牙,呂不韋正是姜太公的第23世孫。
古人常説虎父無犬子,呂不韋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祖先那種經天緯地之才,儘管一開始只是一個倒賣貨物的商人,但他的腦洞卻開得非常大,思維的跳躍性也讓常人跟不上。在戰國時期,一般商人從事的商業活動無非就是倒賣糧食田產,倒賣珠寶,或者販賣奴隸等等。
可是呂不韋認為在這些方面投資的回報率實在太低了,而且史書中還明確記載着一段他與自己父親之間的對話。
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呵以遺世。願往事之。”
也就是説呂不韋經商時來到趙國,看見了在這裏留做人質的秦國王子贏異人,回去之後就跟他老爹商量,想要在這個人的身上進行投資。其最終的目標就是把這個身在他鄉為異客的人質王子,成功捧上秦王的寶座,然後自己就可以從中獲取難以想象的豐厚回報。
由此可見,呂不韋的思維簡直不能以常理取度,一個經商的人不好好做生意,偏偏玩起了跨界投資,而且還打起了當時天下最強大的國家秦國的主意。可是要想把一個已經處在政治邊緣化的落魄王子,扶上一國之君的位置,那又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贏異人當時的處境,首先肯定在自己的國家不受寵,要不然也不可能被扔出來當人質;其次,他在趙國並不好過,因為當時秦趙兩國正在打仗,而且還是死對頭的那種,贏異人隨時都有可能有性命之憂;第三,贏異人也並沒有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或者偉大抱負等等。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要想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贏異人顯然是指望不上,對方能夠活下來就不錯了,所以只能自己見縫插針來回周旋,用金銀財寶和三寸不爛之舌打通贏異人的逆襲之路。而在這個過程中,呂不韋充分展現了自己對其他人內心的精準把控程度,每次遊説必然一針見血,馬到成功。
他先是説服了贏異人聽從自己的安排,接下來又趕奔秦國給對方鋪路。但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秦國,想要打通一條直通政治核心內部的人脈關係談何容易?不過這事兒可難不倒呂不韋,只要他想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一般人看重的是錢財,而位高權重者則看重自己的地位,同時更看重未來。對於這個道理,呂不韋可以説是深諳於心,就憑着這一條人性的弱點,他成功攻破了所有人的內些防禦,讓沒有子嗣的華陽夫人把贏異人過繼到了自己名下,後來又讓即位成為秦孝文王的安國君,把贏異人立為太子。
至於中間的遊説過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閲史料,相信你一定會為呂不韋的周密安排感到驚歎。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整個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呂不韋既是幕後的謀劃者,同時又是整個計劃的實施者,同時還要充當贏異人的守護者。
不管哪一步,只要出了絲毫差錯,他所有的計劃都會前功盡棄,可呂不韋硬是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將事情完成的滴水不漏,成功把贏異人捧上了秦王的寶座,而他自己也隨之成了秦國的丞相,可謂權傾天下。在這個過程中,他所經手的人和事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或者也可以説它對於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十分精準的把控,否則也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把一個落魄到流落他鄉的秦國王子,一步步扶上一國之君的位置,這種事情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別提有多難了。然而也正是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了呂不韋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有多麼出色,以及看人有多麼準,完全可以説是萬無一失!
可既然呂不韋看人看的這麼準,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把嫪毐這樣的人獻給趙姬呢?難倒他沒有看出來,將來有可能成為自己在政治方面的強大對手嗎?
在呂不韋的心裏,嫪毐似乎更像一塊擋箭牌
如果説嫪毐是呂不韋的擋箭牌,可能有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呂不韋和趙姬之間那種不清不楚的關係,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將嫪毐獻給趙姬就是為了撇清兩者之間的關係。因為這個時候的趙姬已經不再是他當年的小妾,而是秦王嬴政的母親,是秦國的太后。
所以身為秦國丞相的呂不韋,必然要選擇明哲保身,從曖昧不清的泥潭中抽身而出。而這麼做最好的方法就是給趙姬另覓一個男伴,於是也就有了嫪毐的出場。但是對於識人無數的呂不韋來説,難倒他一開始真沒看出來嫪毐究竟是個什麼人嗎?
這一點顯然不太可能,畢竟當時的嫪毐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沒有太多的政治閲歷,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恐怕呂不韋一眼就能看得出來。而且從後來嫪毐在政治上的一系列作為,和採用的正直手段,以及最終的結局來看,他的智慧並不在呂不韋之上,所以説呂不韋當時根本沒理由看不穿對方。
可是如此一來,問題也就來了。要想給趙姬找一個男人其實並非什麼難事,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好找嗎?除了嫪毐之外,其他人也一樣可以勝任這個任務,又何必非要找這麼一個狼子野心的人。難道説僅僅是因為這個人某方面的能力比較厲害?但是這個因素似乎也並非不可代替。
所以説呂不韋之所以選中嫪毐,必然是另有用意,或者也可以説嫪毐的狼子野心,正是他所需要的。因為這個人所充當的角色,不僅是他和趙姬之間的屏障,更是他與秦王嬴政之間的一塊擋箭牌。
呂不韋當初之所以急於從他與趙姬之間的曖昧中抽身而出,真正的原因正是在忌憚嬴政。他的擔心大概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這個年幼的君王越來越大,如果有一天發現了他們之間不清不楚的關係,必然要來一次徹底的清算和了結,到那時候恐怕沒有任何仁慈可言。而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政治環境的考慮,嬴政如果也想要成為長為一個真正的君王,就必然要把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在此之前,秦國的大權一直都掌控在呂不韋手中,如果嬴政想要收回權力,這必然要和呂不韋針鋒相對,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同樣難以擁有一個好下場。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嫪毐就是呂不韋故意給自己培養起來的政治對手。因為這樣一來,嬴政在收回權力的時候就不會把所有矛頭都指向呂不韋一個人,反而還會率先指向嫪毐,畢竟對方和太后長期保持着不正當關係,而且政治勢力也已經不亞於呂不韋,所以嬴政必然要拿他第一個開刀。
如此一來,呂不韋也就等於在自己和嬴政之間設置了一道緩衝障礙,等對方反過來再針對自己的時候,就不會像對付嫪毐那樣拼盡全力。而這也正是呂不韋算計的高明之處,但凡經過他手的事情,可以説是沒有意料之外。不過有一個人卻要除外,這個人就是秦始皇嬴政。
其實在嬴政收回權力的初期階段,事情的走向也沒有出乎呂不韋的預料,對方的確沒有像對付嫪毐那樣對他趕盡殺絕,只是罷免的相位而已。如果事情只發展到這一步,呂不韋的計劃還算是相當成功,但只可惜嬴政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一個讓他看不透的人。
最終在嬴政的步步緊逼之下,呂不韋只能服毒自盡,輝煌的人生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或許對於呂不韋來説,嬴政的人生已經超出了他所能掌控的範圍,畢竟對方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看不透也屬於正常現象。
但是對於嫪毐呂不韋顯然並沒有失算,因為如果在嬴政正式接管秦國之前,都是他一個人獨掌大權,沒有嫪毐從中作為緩衝的話,那麼他最終的結局恐怕只會更加悽慘。所以説在呂不韋的心裏,嫪毐恐怕始終都算不上真正的對手,而只是一枚棋子,甚至是一塊擋箭牌。
結語
一代商聖呂不韋機關算盡,算清了天下形勢,算盡了天下人心,為秦始皇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然而自己最終卻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也許當他走到最終那一步的時候,已經不在乎自己將要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因為他已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到了秦國這輛戰車之上。
只要嬴政能夠駕馭這輛戰車,所向披靡橫掃六國,那便是他最大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