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魏延,作為三國時期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從忠奸到才能,好像他的身上從來就不缺少話題。

晉朝人張耽認為魏延的軍事才能足以和韓信相提並論:

“使以故之明君靡不慎於將相也。然議者舉將多推宿舊,未必妙盡精才也。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苴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非舊勳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雖然我不知道魏延的軍事才能到底能不能和韓信相比,但是在他的那個年代確實是出類拔萃少有人可及的。

作為蜀漢五虎將之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將,魏延無論是個人武力值還是軍隊統率力都足以讓人信服。劉備更是寧願放置張飛這位最親的三弟,而改用魏延鎮守漢中重地。

可就是這樣一位才能卓越,才有人可比的大將,卻一直被諸葛亮處處壓制。更何況蜀國後期本就缺少人才,魏延更應該被作為蜀漢的頂樑柱、脊樑骨,可諸葛亮為何偏偏就是要壓制他呢?

在下不才,大膽分析一下這背後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一,魏延早已失了忠義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關於魏延,在《三國演義》和很多謠言野史以及影視劇中都有一個蓋棺定論的説法,那就是諸葛亮説此人腦後有反骨,不忠不義。

在這些説法中,諸葛亮認為魏延是一個極為不穩定的因素,素有反心,自己在世的時候還能壓制住他,可自己一死,在沒有人能壓制魏延的情況下,他必然造反。所以在死前定了一計,在自己死後,讓楊儀、費禕、姜維、馬岱聯手設局,除掉了魏延。

雖然這只是演義和野史等的説法,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之所以會有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説法的根本原因,就是魏延本來就是降將,而且他和一般意義上的降將還不一樣。在他原本陣營的主公還尚在,且並沒有到身死存亡關頭的時候,他就已經胳膊肘往外拐了,甚至有一次還曾經直接發動叛亂,殺了自己的舊主。

魏延在正式投靠劉備之前曾經叛變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劉表死後,曹操大軍南下之時發生的。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當時劉表的小兒子劉琮已經代表荊州向曹操投降,而作為荊州境內另一股足夠引起曹操注意的劉備,也在曹操大軍的威逼下不得不棄城逃跑。當劉備帶着那數量可憐的兵馬和浩浩蕩蕩的樊城百姓逃到襄陽時,魏延站出來了。可能是魏延仰慕劉備久矣,又或許是被劉備在絕境時也不放棄百姓的行為打動,他竟然想要打開城門讓劉備進城避難。

可這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襄陽城內的蔡瑁和劉琮已經投靠了曹操,他們自然不會願意給劉備這個曹操的眼中釘開門。可是當時只是一個小小將官的魏延卻不幹了,他雖然身份地位不如蔡瑁,卻死活要跟蔡瑁唱反調,為了讓劉備等人進城,他甚至帶領自己手底下的兄弟殺掉了守城門的人,要放劉備進門,還因此和蔡瑁的手下發生了混戰。

只是劉備終究是個要面子且心軟的人,見此情況他如何還願意進城?於是便繼續向前逃亡了。可是鬧出了這麼一攤子事,魏延肯定也沒法再待在襄陽了,於是他就投到了韓玄的長沙避難。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二件自然就發生在長沙這個魏延的新老闆這裏了。劉備在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大軍之後,自然就開始了和東吳搶奪地盤的行為,畢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荊襄八郡,當時還無主的地盤就包括長沙郡,於是諸葛亮和劉備就派出了手底下的第一大將關羽前往收復長沙之地。可是劉備一方當時也沒有多少兵馬,並沒有派給關羽多少軍隊,而長沙這裏也有一個和關羽差不多的大將,也就是後來同列“五虎上將”的黃忠在,於是關羽就陷入了苦戰。

就在這時,又是魏延這個劉備的迷弟站了出來。魏延在城內又召集了自己的小迷弟,高呼“劉皇叔仁德,是當世明主”,呼籲大家和自己一起向關羽投降,不僅如此,還斬了於危難之際收留自己的老闆韓玄,大開城門。

也正是因為這兩件事情,導致劉備雖然一直都很信賴魏延,諸葛亮卻對魏延多有猜疑。其實這也不怪諸葛亮多疑,畢竟有一有二就有三,小心點總是沒錯的。

二,魏延喜歡兵行險着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魏延行兵打仗,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兵行險着。據我猜測,他可能是太過嚮往偶像韓信背水一戰的成就了。

在劉備大軍入川時,魏延急功近利的性子就已經表露無遺。他因為貪功,多次兵行險着,雖然立功確實不少,不然也不會在入川之戰後,就直接從一個低級軍官被劉備提升為中級軍官“牙門將軍”了。可是他也多次因此置身險地,多虧了黃忠的多次救援,魏延才得以全身而退。

在漢中之戰後,魏延更是因為表現出色,被劉備封為了漢中太守,漢中都督,後來更是直接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這已經是高級軍官了。

雖然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個位置應該是張飛的,魏延的功勞還不夠,可是這個不夠也只是相比於張飛而言。若是魏延功勞確實不足,劉備也不可能把這個位置給他,畢竟這樣做,不論是劉備還是魏延都難以服眾。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建興八年(230年),這一年,沉寂許久的曹魏終於再次向蜀漢發起了進攻,以三路大軍強攻漢中地區。這時最穩妥的方法自然是固守漢中,可是魏延並不如此想,他認為一味守城最多無過,卻難以建功,於是再次兵行險着。

於是魏延便率領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想要攻擊曹魏的涼州地區。在行至陽溪一帶時魏延遇到了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交戰,勇猛的魏延軍戰勝了費瑤和郭淮,獲得了大勝。

在之後就是跟隨諸葛亮北伐,魏延每次都想效仿韓信,和諸葛亮兵分兩路,單獨率領一萬人馬走子午谷出奇兵,最後和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只可惜諸葛亮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

箕谷之戰時,魏軍敗走,作為主將的魏延經久沙場怎能不知窮寇莫追的道理?可是他還是默認陳式率軍去追擊魏軍。果不其然,中了魏軍的埋伏,損兵折將死了四千多人。之後諸葛亮不好追責魏延,只好把陳式做了替罪羊,給斬了。因為此時的蜀漢已經沒有多少人才了,尤其是像魏延這樣的大將更是寥寥無幾。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綜上所述,可見魏延一直都改不了一個毛病,那就是急功近利,説好聽的就是善用奇兵,説難聽點就是貪功冒進。雖然他因此確實也取得了不少的收穫,可是長期下去隱患更大。而諸葛亮恰恰和魏延相反,他行軍打仗一直謹慎無比。在諸葛亮看來,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才是取勝之道。

尤其是對於那時的蜀國來説。當時的蜀國人才凋零,人口稀少,已經經不起折騰,不敢冒險了。所以諸葛亮不敢放任魏延做大,如果因為魏延的急功冒進,給蜀國帶來了損失,那極有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兵行險着很容易給蜀國帶來致命的打擊!

三,魏延人際關係太差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魏延這個人雖然有才,軍事才能一流,但是完全就是個職場小白,帶得了軍中雄師百萬,玩不轉朝中彎彎繞繞。畢竟是一介武夫,在政治角鬥的人際關係中,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

魏延在軍中和兵士的關係極好,《三國志》裏也很明顯地説了他善於養兵,不然在襄陽和長沙發動叛亂時,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跟隨他了。可是他的性格太過矜持高傲,向來看不起朝中那些只知道説空話的人,就連諸葛亮,在某些方面他都看不起。比如因為諸葛亮太過謹慎,他不止一次就嫌棄諸葛亮膽子小。

正因為如此,蜀漢朝廷中的很多官員將領都看魏延不爽,比如蔣琬、董允等就是典型,楊儀更是和他勢同水火,恨不得誅他三族。和魏延關係不好的不止是文官,自然也包括後期蜀國軍中的重要武將。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諸葛亮北伐時,蜀軍中能力最強的將領無非就是魏延、王平、姜維三人。但是魏延的資歷和在軍中的影響力都不是後兩者可比的,畢竟王平、姜維都是在之後歸降蜀國的降將,所以按理説,魏延應該是先鋒主將。

可是諸葛亮卻往往以王平、姜維為主將,反而是經常讓魏延給他們打下手,試問這讓一向驕傲的魏延如何受得了?所以魏延和這兩人的關係也一直不太好。

蜀漢軍中唯一一個分量重又和魏延交好的將領其實也就只有馬岱了。馬岱是馬超的弟弟,作為馬超麾下最強的將領,雖然不能和馬超相比,但是實力也不會差,尤其是在馬超死後,馬岱就繼承了馬超的地位。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可是馬岱的忠心也只是魏延自以為的,馬岱實際上和諸葛亮、楊儀走親近。所以魏延到最後也沒有想到殺自己的,竟然是馬岱。

所以魏延在蜀漢的朝廷上,幾乎是被完全孤立的,人際關係極差。這可能是很多武將的共性,如韓信等等,軍事能力極強,可對朝中的人情世故,卻一竅不通。

最後,總結一下。諸葛亮之所以處處壓制魏延,自然有他的道理。魏延雖然能力在當時的蜀漢幾乎無人可比,可是其上不能讓諸葛亮安心,下不能在朝中服眾,如此一來如何能夠掌握大權?

而且魏延在軍中的勢力確實太大,且地位資歷除諸葛亮外無人能及,是當之無愧的強臣。諸葛亮不能保證在自己死後,他還能真的完全效忠蜀漢,因此自然不能放任他繼續做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35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為什麼處處壓制着魏延?主要有三個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