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着,期待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北京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冬奧喜慶氣氛,校園裏更是掀起一波波的冰雪運動熱潮。北京市各學校紛紛藉助冬奧契機,開設冰雪課程,宣傳冰雪文化,推廣冰雪運動,助力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目標。2017年至今,北京市中小學生上冰上雪人數已近210萬人次,推廣普及活動及體驗課已走進16個區600餘校次;北京市建設了200所冰雪運動特色校和20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京城校園呈現出一派冰雪之花競相綻放的青春氣象。
一張校園裏的“名片”
期待着,期待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北京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冬奧喜慶氣氛,校園裏更是掀起一波波的冰雪運動熱潮。北京市各學校紛紛藉助冬奧契機,開設冰雪課程,宣傳冰雪文化,推廣冰雪運動,助力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目標。2017年至今,北京市中小學生上冰上雪人數已近210萬人次,推廣普及活動及體驗課已走進16個區600餘校次;北京市建設了200所冰雪運動特色校和200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京城校園呈現出一派冰雪之花競相綻放的青春氣象。
2021年12月15日,第六屆北京市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隆重開幕。開幕式上,學生們通過“冰雪與我”“冬奧有我”“致敬勇士”“一起向未來”4個篇章,將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壺、滑雪等冬季運動項目與舞獅、鼓樂、舞蹈、歌唱等表現形式融為一體,生動展現了北京市中小學近年來冰雪運動成果。
北京市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從2016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了6屆,堪稱北京市校園冰雪運動賽事的一張名片。六年來,參賽人數從最初的500餘人到現在的1700餘人;比賽項目從最初的冰上拼圖、雪地登坡等趣味項目,逐漸發展到了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高山滑雪、單板滑雪等專業性項目;賽期也從最初的一個月,到現在持續近兩個月,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已經成為各區各學校展示冰雪運動水平和學生訓練成果的平台,更為北京市培養冰雪運動後備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冬季運動會,還有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錦標賽、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錦標賽、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樂部聯賽、首都高校大學生滑雪比賽、北京高校冰球友誼賽……近年來,北京市教委與北京市體育局等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打造了一系列青少年冰雪賽事活動品牌,既提升了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又促進了校園冰雪運動高水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2迎冬奧北京晚報百隊杯青少年冰球邀請賽”1月14日晚開賽。 冬奧會刊記者 劉平 攝
“以體育人”
對冬奧和冰雪運動充滿熱情的不僅是中小學生,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首都高校師生。他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愛,既直接關係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也關係到北京市冰雪事業的未來。
2021年11月19日上午,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的8名禮儀專業志願者,滿懷熱情與期望,奔向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志願者們表示,將帶着老師和同學們的囑託,認真完成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志願者精神,點燃冰雪青春。據瞭解,經過層層選拔,共有1.4萬名首都高校大學生成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會志願者。他們來自66所首都高校,服務範圍涵蓋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
除了為冬奧會輸送大量志願者,近年來,首都高校加快培育冰雪產業人才的步伐,推動冰雪產業水平整體提升。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等高校相繼成立了冰雪運動學院,着力培養冰雪體育師資、冰雪防護師、導滑員、救護人員、冰雪運動指導、冰雪賽事組織管理及新聞報道等應用型專業人才,以適應北京冬奧會、冰雪運動進校園、體育產業發展和加快建設北京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對冰雪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校園冰雪運動和冰雪教育快速發展。各學校以冰雪運動為突破口,體育工作進一步加強,“以體育人”的理念得到貫徹。通過冰雪運動和冰雪教育,學生們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受益終身。
“冰雪運動旱地化”
“我會滑冰啦!”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中心小學四年級四班的劉雨菲,對去年在校園滑冰的學習記憶猶新,“去年我們四年級每週都有2節滑冰課。現在我已經可以完全獨自在冰場自由滑行了!”
冰雪運動對場地的要求,是開展校園冰雪運動面臨的最大難題。京城各中小學使出渾身解數,採用各種辦法解決先天冰雪條件不足的問題。
劉雨菲所在的東北旺中心小學就引進了一個長30米、寬12.5米、可容納35名孩子同時上課的可移動露天冰場。所謂“可移動冰場”,是安裝在校內的可拆裝、可移動的真冰場。冰場可安裝在水泥地面、草坪等任意地面環境上,並能實現快速安裝與製冷。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建設了一個室內仿真冰場。該校副校長譚雪濤介紹:“學校自2017年建設了450平方米的室內仿真冰場,2021年又在南校區新建了280平方米的室外仿真冰場,供日常教學、社團活動使用。”前門小學則引進了滑雪模擬機,戴着頭盔的孩子們猶如精靈般在滑雪機上展示各種滑雪姿態。
對於無法在校園內建冰場的學校而言,“冰雪運動旱地化”的舉措能夠讓更多孩子有機會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球杆一定要貼着地面擊球,將球擊入網中就算得分。”操場一側,北方工業大學附屬學校的體育老師正在向學生講解旱地冰球的比賽規則。三年級一班的同學們率先出徵,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穿戴好頭盔等裝備,手握冰球杆,開啓旱地冰球對抗賽。
近年來,北京市各區統籌利用校內外資源,創造條件開展校園冰雪運動。東城區按照學區統籌設計,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鋪設校園季節性冰場,滿足整個學區的學生體驗冰雪運動需求。大興區藉助社會大課堂實踐基地,為學生參與冰上、雪上技能培訓提供條件。延慶區採取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組織師生到社會滑雪場培訓,累計30所學校、10餘萬人次的學生參與了滑雪訓練。
冬奧會刊記者 王海欣 攝
奧林匹克教育紮根校園
“孩子們,你們看看,這個‘武’字像什麼?”
“‘武’裏面有個‘戈’!”“裏面還有個‘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着。
“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關於這個‘武’字,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呢!”
老師望着孩子們好奇的眼神,説:“春秋時期,晉楚爭奪霸主之位時發生了邲之戰,楚國大獲全勝。戰後有人向楚莊王建議,把敵人的屍體都堆積起來,以顯示楚國軍威。楚莊王搖搖頭説:‘止戈為武,真正的武,是要能停止干戈,戰爭的終極目的是奠定和平而不是炫耀軍威!’”
“事實上,奧運會的起源也和‘武’字相關。當我們用歷史的眼光對比中西文明,會發現在戰亂頻發的春秋時期,西方的古希臘也正處於城邦混戰的階段,集會比武成為培育士兵的重要方式,並由此演變成體育比賽。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這就是第一屆古代奧運會。”
這是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小學的一堂語文識字課。通過追溯字源,孩子們瞭解到,跨越古今,和平一直是奧運會的核心理念,前門小學的學生們通過老師的講解,對於“武”與“和平”、對中西文明交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羊坊店中心小學在“雙奧火炬手”周晨光老師的帶領下,十幾年前就開始了奧林匹克特色教育探索。如今,該校已連續舉辦了20屆“天使奧運會”,且每年還會舉辦奧林匹克文化節。孩子們在操場上模擬奧運火炬傳遞,在教室學習奧運知識,培養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團隊精神。
與冰雪健兒面對面交流,無疑是瞭解奧林匹克精神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葉喬波、武大靖、申雪、張丹等冬奧健兒多次深入校園,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奧運故事,讓孩子們對奧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感受。
對冬奧和冰雪運動充滿熱情的不僅是中小學生,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首都高校師生。他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愛,既直接關係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也關係到北京市冰雪事業的未來。
來源 客户端 冬奧會刊|記者 張品秋
編輯 康典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