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評論員肖暢
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發佈“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其中明確提出根本扭轉縣中生源流失現象,嚴禁搶挖縣中優秀教師。
縣中隨意撤併,縣中師資流失,集中於大城市的“超級中學”湧現等等,這些現象我們並不陌生。在一些社會觀念中,優質教育資源和經濟要素資源一樣應該向發達地區集聚,優秀的教師、學生應該向大城市“逆襲”。尤其是一些“超級中學”大多集聚了該地區的教育資源,考試成績連年優異,因此打造教育資源集聚的學校,往往被一些地方視為教育“加速跑”的舉措。
師資流失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個縮影。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發展投入是個漸進的過程,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即便努力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硬件資源,師資質量的差距仍是不斷拉大的。優秀教師流失,有師資待遇的問題,也有教育成就感的原因。師資流失也往往進入了惡性循環,比如大城市向縣中“挖”,縣中向鄉鎮中學“挖”,導致越基層、越落後地區的學校師資流失越嚴重。
在協調均衡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教育是兜底性的。教育資源是特殊資源,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公益性,其配置方式不能等同於經濟要素資源的配置。
“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有國家加大投入扶持,有協調發展機制的建立,也有多種形式的託管幫扶工程,總之是努力使每個教育基礎薄弱縣都得到支持,加快整體提升縣中辦學水平。扭轉縣中生源流失現象,這也是一場教育正本清源的國家行動。
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正是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而不是集中優勢資源而輸送少數精英人才。從這個意義講,教育均衡是更大的均衡,均衡發展要從留住優秀教師開始。
【實習編輯:汪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