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圖説:孩子們用學到的知識“玩轉老城廂”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今天放學,上海師範大學附屬黃浦梅溪小學的一年級孩子們都拿着一張特殊的“成績單”,歡歡喜喜走出校門。這張學業評價單上,沒有成績,沒有分數,只有疏密有致的紅梅綻放在枝頭。大一點的五朵梅花分別代表德智體美勞“五育”,小一點的梅花則是每一門學科老師對孩子的肯定。右上角的“喜鵲銜梅”,代表着班主任老師對孩子的鼓勵,下方的“溪水”則留待家長撰寫寄語。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圖説:“梅花”評價表 採訪對象供圖

這幅場景,“復刻”了該校創始人張煥綸144年前在梅溪弄旁創辦“正蒙書院”的舊模樣,這也是中國人辦的第一所新式小學。校長張葉清説,在孩子們入學的第一學期,學校希望通過一場有特色的綠色評價活動,讓孩子感受老城廂獨有的文化氣息,也引導學生快樂健康地學習。

要獲得一朵朵小梅花,孩子們先要能夠熟練“玩轉老城廂”。老師們巧妙地將老城廂元素也和學科特點結合,用遊戲來驗收孩子們一學期的學習收穫。“穿弄堂”前,要看清老師手中的紅綠燈標誌,學會基本的生活守則;走進“尚文門”後,孩子們要接受語文老師的考研——先通過識別拼音辨別物品,再把卡片放在“雜貨鋪”合適的位置,再伴着熟悉的報站聲,坐上熟悉的11路公交車,小組合作來一場古詩詞接龍;數學老師的“蓬萊市場”裏,“酒釀圓子”“生煎饅頭”“小籠包”看上去都很好吃,但是,要端走餐盤,得先把賬算清。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英語評價活動以老城廂的“露香園”為活動場所,通過“哈哈鏡”和“小戲台”,鼓勵孩子們合作演唱熟悉英語歌謠,和老師完成簡單對話。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城隍廟”的“九曲橋”孩子們最喜歡了,只是這次,九曲橋旁遊弋的小魚有些眼熟——原來,是他們自己學了點線面組合和色彩搭配的基礎知識後,自己在餐盤上設計的小魚,沒有一條重樣!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音樂老師的“敬業坊”裏,傳出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吳儂軟語,孩子們抱起洋娃娃,搖晃小搖籃,跟着音樂的節奏哼唱。老師們坦言,平時,很多孩子不大會説上海話,或者説得“硬邦邦”,音樂老師便通過多聽多唱上海童謠,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味道。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自然老師的戲法總是最有趣——老師面前擺放着保鮮袋、水盆、牙籤和洗手液,孩子們要想辦法去“捉空氣”,並通過各種方式證明,空氣真的被“捉”住了!只見孩子們熟練地拿起保鮮袋甩幾下,再趁着口袋鼓脹的瞬間,把袋口一扭,成功!有的孩子用牙籤一戳,一股氣息拂過老師臉頰;有的孩子把袋子扎個小洞放進水裏,泡泡咕嘟嘟往外冒。“看,我又把空氣放出來啦!”説着,師生都笑了……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7 字。

轉載請註明: 看!144年前老校舍旁的梅花,“盛開”在一年級孩子的評價報告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