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讓“平行線”變成“同心圓”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經典

將現有體育和教育系統的資源重新整合配置,對現有發展體系重新梳理建構,讓全體學生在成長中都能置身於足夠的體育教育環境之中,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根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

體教融合是個老話題。這個老話題,因為不久前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印發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而打開了全新局面。放在加快體育強國建設和建設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審視,體教融合的紮實推進,有着基石性價值。

“健康第一”是教育理念,體育本身即為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推進體教融合,要從探討體教為何“不兼容”開始,找準堵點,清點短板,其中,至少有這樣兩個觀察維度: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教育不足,另一個是面向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基礎教育不足。

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教育不足,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中不容忽視的問題,近視率高發就是一種表徵。而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基礎教育不足,是由於以往“三級訓練網”的相對封閉和早期過於偏重運動成績所致,造成高水平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再進一步探討,兩者之間各自分立的發展體系,成為兩條“平行線”,造成各自的結構性缺失。因此,將現有體育和教育系統的資源重新整合配置,對現有發展體系重新梳理建構,讓全體學生在成長中都能置身於足夠的體育教育環境之中,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根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讓“平行線”變成“同心圓”,此次《意見》的指向,意味着發展模式的一次深刻變革。

也因此,《意見》開宗明義,強調以“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為原則,推動體育和教育部門形成互相支撐的發展模式,同時吸納社會力量進入,以青少年賽事分級分類,培養模式多元多樣,發展機制融通暢通為引領,實現青少年健康發展基礎之上的高水平競技人才湧現。以往,各地已經有了一些積極探索,但還缺乏體系性統籌。《意見》的印發,既有結構性的“補短板”價值,又在具體操作層面兼具“説明書”的作用。接下來的重點,在於如何建立合理的評價和保障體系,推進各方形成合力,使得體教融合真正得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綻放出勃勃生機。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9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