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各有所憑,齊技擊,魏武卒,秦鋭士,趙邊騎,其他三國呢

戰國七雄各有所憑,不然於亂世之中也無法生存,尤以齊技擊、魏武卒、秦鋭士、趙飛騎,戰國四支強軍著名。

齊國當屬齊技擊,技擊即特種部隊,諸國皆有,卻唯獨齊國規模最大,戰場應用最廣泛,獲取功名最著,齊國的優勢是齊國海洋戰略,商貿帶來的豐厚物資積累,才能供養起具備規模的技擊部隊。

魏國於中原四戰之地,戰馬的數量無法保障,因而側重步兵是最好選擇,依託三晉強大的工業能力,和最先變法帶來的財富增值,實現了魏武卒的輝煌,伴隨着魏國的衰落與諸國軍備的提升,魏武卒也逐漸終結。

秦鋭士是商鞅變法的產物,不同於諸國單純以物質獎勵,秦國戰場獲得軍功能夠轉換為爵位可以封侯拜相,刺激了人內心的慾望,激發了拼搏的動力,所以即便是臨時應招入伍缺乏訓練,也依舊令六國膽寒。

趙國與遊牧民族纏鬥多年,最終採取同化遊牧民族的策略,經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直接收編遊牧民族參軍,利用較少的支出,卻能夠獲得最大的戰鬥力,這是天然的地利優勢決定的。

而燕國、韓國、楚國賴以稱雄的軍隊是什麼呢?

戰國七雄各有所憑,齊技擊,魏武卒,秦鋭士,趙邊騎,其他三國呢

燕國是戰國七雄裏唯一在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但是他的歷史卻並不輝煌,反倒是有些可憐,春秋時期便受到孤竹國侵犯,若非齊桓公霸業興起只怕也有滅國之禍,而戰國後期子之之亂,使得燕國被齊國佔領掠奪幾近滅國,真可謂成也齊國敗也齊國。

好在經過燕昭王改革內政、整頓軍隊後,燕國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在軍事上,樂毅着重進行戰法和紀律訓練,儘快提高燕軍的戰鬥力,這支軍隊是復仇者,不僅佔領齊國七十餘城,險些將齊國徹底滅亡,改變戰國的局勢。

很多人將伐齊之戰的功勞歸於蘇代的配合,但齊閔王對戰敗毫不質疑説明了燕國戰力得到認可,此外難得的是還能震懾趙國與魏國,使燕國持續安穩同化齊國,足以説明燕國軍隊的戰鬥力不遜色,雖然其後被趙國長平之戰的老弱病殘打得滿地找牙。

韓國在三家分晉時綜合國力強於趙國,韓魏分得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區和資源豐富的山西盆地,人口和資源是古時政權實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韓國過於保守,諸侯紛紛變法革新唯獨韓國落後,唯有韓國宜陽的強弓勁弩馳名天下。

春秋戰國武器以青銅材質為主,宜陽鐵礦使得韓國大規模應用的鐵器製造,鐵製武器的綜合性能強於青銅武器,使得韓國的武器天下聞名,面對名將龐涓率領魏國武卒的強攻,連續五場戰敗都能夠堅持一年有餘,足可見韓國軍隊既裝備精良又訓練有素。

韓國在與列國交鋒中,也曾打得秦國與楚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求和,但是限於地域和國力,只能夠在強國的擴張中消亡,還順帶引發了秦趙長平之戰,為秦國修築了鄭國渠的工程,也算是戰國的一朵奇葩!

楚國在七雄之中地域最廣,人口最多,兵員最足,兵種最齊全,但若是單一而論皆不如其餘六國,因其內部分封,導致內部消耗極大削弱國力,武器裝備與戰術也都停留在春秋時代,若是遇到明主便能稱雄,遇到昏主便只能任人宰割。

楚國地處南疆,長期與江河打交道,使得內河水師的戰船數量與戰力居於列國之首,其滅亡越王無疆之後達到頂峯,卻未能抵擋住秦國殺神白起的屠戮,使得楚國在秦國的兵鋒下步步退卻。

楚國在楚威王時期達到鼎盛,在楚懷王時期逐漸被秦國反超,但即使秦始皇,秦國發起統一之戰,最難打也是損失最大的戰場依舊是衰落的楚國,秦國幾乎傾盡當時國力,才趁楚軍大意取勝。

戰國七雄各有所憑,齊技擊,魏武卒,秦鋭士,趙邊騎,其他三國呢

雖然燕國、韓國與楚國並沒有代表性的兵團,但是,他們都以各自的特色,在戰國時代的不同時期,帶來了耀眼的光輝,留下屬於那個時代永恆的傳奇!

戰國七雄各有所憑,齊技擊,魏武卒,秦鋭士,趙邊騎,其他三國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4 字。

轉載請註明: 戰國七雄各有所憑,齊技擊,魏武卒,秦鋭士,趙邊騎,其他三國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