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扎克來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雍正即位的時候,親弟弟胤禵,正手握重兵在前線解決準噶爾的問題。當然,雍正即位很突然,這不免引起大家的懷疑。因此有説法稱,康熙原本打算傳位給胤禵,可雍正篡改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不過這一説法,早就被否定了。
再説,康熙如果打算傳位給胤禵,那麼早就應該將其召回來,隨時準備繼承皇位。可是康熙沒有這樣做,胤禵在康熙六十年回來過一次,可之後立馬又被派去前線,解決準噶爾的問題,一直到康熙駕崩。這就説明,胤禵不是康熙選中的繼承人。
既然如此,為何康熙還會在傳位的關鍵之際,讓胤禵手握重兵?他難道臨終時沒想過,胤禵手握重兵,或許會帶兵造反的問題嗎?康熙作為後世心中的“千古一帝”,自然能想到這個問題。而他之所以沒采取措施,是因為他覺得很放心,怎麼説呢?
首先,康熙對自己兒子是很瞭解的,胤禵這個人從小就個性爽直,且重情重義,尤其是後面這一點。當初康熙初廢太子胤礽,羣臣隨即力薦八阿哥胤禩,結果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
在這種情況下,沒人敢站出來説話,可胤禵卻為胤禩求情説:“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康熙氣得當場就要殺了胤禵,還是五阿哥胤祺極力拉住康熙,這才保住他。後來康熙氣消了,回頭想想,卻認為胤禵對兄弟有情有義,於是對他更加寵愛。
所以説重情重義的胤禵,是不會做出造反這等大逆不道之事的。而且他一向尊敬八阿哥胤禩,什麼都聽他的,比如雍正召他進京,他不肯向其下跪。還是胤禩站出來説:“你應該下跪”,胤禵這才“寂然無聲而跪”。也就是説,像造反這等大事,他即使要做,肯定也會事先與胤禩商議,徵得他的同意。
胤禵雖然手握重兵,可他要想造反,卻要從外面打進來。他的母親、妻兒,還有胤禩這幫兄弟,全部都在京城,胤禵如此重情義,肯定不敢冒這個險。就算雍正不敢傷害其母(因為他們是同母所生),至少也能抓住他妻兒,還有胤禩等人威脅他。
其次,剛剛已經提到,胤禵要造反的話,就要從外面打進來,這是非常困難的。想當初朱棣從北平打到南京,他之所以能勝,主要是因為建文帝這邊出的問題太多。如果光論兵力,朱棣一個藩王,還是很難與中央匹敵的。就好比後來寧王朱宸濠也造反,可是卻被王陽明用了43天時間,就輕易解決了。
所以説,如果胤禵也要造反,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來做到比雍正聰明,很明顯這太難了,論手段,從九子奪嫡中脱穎而出的雍正,還是很難找到對手的;二來京城中必須有人願意幫他,可誰好端端願意幫他造反呢?
別説京城中的人了,就算是胤禵自己帶的這些兵,也不會願意幫他造反。同樣兩個原因:一來誰都清楚,他們根本不會是中央的對手;二來他們也有親人,一旦敢造反,親人的安危就很難保證了。誰會這麼傻,去做一件既威脅到親人安全,又沒把握,甚至失敗之後,連自己性命都不保的事呢?
最後,康熙早就對這一切安排好了。比如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首領進攻西藏,康熙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駐青海。雖然表面上很威風,可畢竟是年輕將領,青海的蒙古王公,也不一定會買胤禵的賬。
所以在出發前,康熙特地下旨囑咐他們説:“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可見康熙已經在擔心,胤禵去了以後在軍中會沒有威信,從另一方面來看,也證明胤禵的權力其實有限。
不僅如此,當時負責後勤的,是雍正的心腹年羹堯。這就很好地防住了胤禵,一旦他有造反的想法,年羹堯這邊立馬斷其糧餉。這樣一來,胤禵當時就不得不束手就擒。
(參考文獻《清史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