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泰姬陵背後泣血慘劇結婚18年,生育14次,油盡燈枯而死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經典

孟姜女哭長城這一故事相比許多人在小時候便已經聽過,秦始皇動用數以萬計的勞工才得以修建出長城,而長城也是古代中古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其實動用大量勞工修建建築的並非一國獨有,印度歷史上也曾經動用大量勞工修建了一座陵寢。
這座陵寢便是泰姬陵,如今泰姬陵也被評選為了“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關於萬里長城的故事還有很多,那麼泰姬陵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1631年,一座在後來聞名世界的建築開始動工了,這樣一座通體呈現白色,採用大理石為材料的陵墓開始拔地而起。整個陵園大致呈現為一個長方形。長為576米,寬則是293米,總面積達到了17萬平方米,就其陵墓的規模來説,還是很大的。
陵墓的四周有一道紅砂石牆圍繞,正中央才是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廳這兩座式樣相同的建築,兩座建築對稱均衡,左右呼應。然後在陵墓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整個佈局都講究一個對稱,佈局工整。

這樣一座龐然大物的修建並不容易,而是十分耗時耗力的。為了修建這樣一座陵墓,耗竭了當時王朝國庫4000萬盧比,這樣一大筆消耗也導致莫卧爾王朝的衰落。不僅是財力消耗,還有人力,在當時動用了2萬印度役工來建造,除了彙集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之外,還聘請了中東、伊斯蘭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前前後後歷時11年才完成這樣一所“完美建築”。
泰姬陵,全稱是"泰姬·瑪哈爾陵",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才建立的,因愛情而生,那這之中究竟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泰戈爾説,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一個如此悽美的比喻,必然連着一個美麗而又淒涼的故事。
阿姬曼·芭奴,是一個來自波斯的女子。1593年4月27日她出生了一個貴族家庭,她的家族在16世紀中葉從波斯遷往印度,而她的父親阿布哈桑·阿薩夫·汗是莫卧兒帝國重臣,姑姑則是皇帝賈汗吉爾的第一寵妃,家世可謂是十分的顯赫。

阿姬曼·芭奴除了是皇宮重臣的掌上明珠之外,還以容貌著稱,是印度歷史稱得上絕色的女子。傳説貌美無比,皮膚如玻璃一樣透明。
沙·賈汗在第一次見到阿姬曼·芭奴時,便為她的美貌所折服,深深陷入了對她的痴迷之中,而阿姬曼·芭奴也對這個驍勇善戰、意氣風發的年輕皇子有好感。
在阿姬曼·芭奴19歲那一年她嫁給了年長她兩歲的賈漢吉爾的三皇子庫拉姆(也就是沙·賈汗),婚後他們二人同甘共苦,如膠似漆,行影相隨。

沙·賈汗對這位妻子可以説是十分疼愛,無論走到哪裏都要把她帶着身邊,一刻也不想和妻子分離。即使是要赴沙場,也要讓妻子作陪,這樣艱苦枯燥的軍旅生活,在妻子的陪伴之下也變得不那麼難熬,兩人的足跡遍佈疆場。
1628年,庫拉姆繼承皇位,成為莫卧兒帝國第五任皇帝,封號"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榮耀的頭銜-——泰姬·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皇冠”。而且在與他成婚之後,宮中也獨寵她一人,可謂是三千寵愛在一身。

有沙·賈汗的地方必然有泰姬的身影,即使有孕在身也必須要陪伴在君王身側,在她婚後的18年裏,一共為沙·賈汗生下14個子女。眾所周知,生育對於女子來説,尤其是在科技尚不發達的時期,是有很大風險的。
而泰姬接連不斷的孕育生命,對她自身的身體來説,也是有極大消耗的。不只是自古紅顏多薄命,還是頻頻身孕,她的身體已是油盡燈枯了,在泰姬跟隨沙賈汗南征時,年僅39歲的她在生下第14個孩子時,因為產褥熱,再沒能從產牀之上下來,香消玉殞。

泰姬之死,令沙賈汗傷心欲絕,竟然一夜白頭,沉湎在悲痛之中,拒不見人。而後,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王室的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決定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以表達他的思念哀痛之情。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宮廷為她致哀兩年,禁止一切娛樂活動。
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所説,愛情的力量在這裏震撼了所有的人。l 故事尾聲
沙·賈汗原計劃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可與愛妻相對而眠的。然而世事難料的是在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其子弒兄殺弟篡位成功。沙·賈汗也慘遭囚禁。
從此每天只能透過小窗,悽然地遙望着遠處河裏浮動的泰姬陵倒影,思念着愛妻,直至最終憂鬱而死(病死),死後被合葬於泰姬的身旁。

泰姬陵的修建十分耗力耗時,王朝的多數財富、無數珍寶都被盡數投在了修建陵墓之上,民眾可謂是怨聲載道。這樣一座紀念愛妻而建的陵墓背後是無數勞工的性命與血肉之軀堆砌而成的。
為了讓建築師體會喪妻之痛更好設計出陵墓,他將設計師的妻子殺死,從而讓其能夠感同身受。而每日勞累而死的工人更是數不勝數了,因為一人愛情,而讓舉國上下賣單,無疑是暴君的行徑。l 結語
歷史上因為君王個人行為,民眾買單的還有很多,比如萬里長城、阿房宮等等,在今日這些歷史遺蹟無疑是珍寶,而在當時,卻是勞民傷財。
泰姬陵的愛情用意令人動容,但個人愛而導致百姓苦,則是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