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書降行封禪:宋真宗親自封禪泰山,真是因為祥瑞現象的出現嗎?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經典

泰山作為五嶽之尊,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極高。天子巡守四方,朝拜五嶽,這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徵,五嶽指的就是五嶽之尊的泰山。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帝王一直將封禪泰山作為自己最高的理想追求,據史書記載中國古代共有十二位帝王親自去泰山封禪過。

兩宋三百二十餘年間,僅有一人親自去泰山進行了封禪,這個人不是開國的宋太祖趙匡胤,也不是勇猛建功的宋太宗趙光義,更不是極力推行改革的宋神宗,而是兩宋歷史上名氣不是很大的宋真宗趙恆。宋真宗在位時期宋遼戰爭不斷,為何他還會親自去封禪泰山呢?
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趙恆召宰相王旦、知樞密院事王欽若及其他大臣議事。議事結束後,真宗説在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遇見了一位神仙,大致經過為某一天半夜整個屋子突然亮了起來,一位老神仙穿着紅色的衣服,帽子上閃着星光,對真宗説到:“你要在正殿舉行道場一個月,之後上天就會把《大中祥符》三卷天書賜予你,天機不可泄露。”説完這些話老神仙就消失了。宋真宗為使天機不泄露,未將此事告訴任何人,在正殿舉行道場一個月,果然有了祥瑞徵兆。近日皇城司派人稟報,説在承天門城門樓子上掛着一塊黃絹。
聽到這裏,王旦等大臣趕緊叩首,高呼萬歲,接着就是一通的阿諛奉承之詞。如《宋史》中記載到,王旦高呼:聖上真誠地事奉天地,用仁孝之心事奉祖先,嚴於律己而愛護百姓,一心一意謀求天下大治,今天降神書,是上天對陛下的肯定,是對陛下的獎賞!

奉承一番後,宋真宗大悦並準備焚香跪拜,開啓宣讀天書。此時大臣再次跪拜阻止,説道這是上天對陛下的獎賞,只能陛下一人看,別人看了那就是天機泄露。一番推讓之後,由真宗率領大臣一塊焚香叩首,後由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黃絹最外面寫道: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趙指的就是皇族趙氏,恆則指的就是宋真宗趙恆,這使所有人都更加肯定這就是上天賜予的天書。天書裏面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誇讚宋真宗如何將國家治理的如此好;第二章是勸誡宋真宗要清淨簡樸;第三部分則是講到趙宋天下長久的延續下去。次日,宋真宗賜百官宴,接着又大赦天下。

沒過多長時間,泰山屬地兗州府1287名老百姓來到京城,請求皇帝封禪泰山。宋真宗親切的接見了他們,但未同意封禪泰山。次月,皇宮裏發現了第二份天書,與第一次的一模一樣。直到這時候,宋真宗才下定決定,宣佈於本年十月封禪泰山。
天書降臨作為封建社會中的曠世祥瑞現象,這與封禪泰山又有着什麼樣的關係呢?封禪指的就是祭祀天和地。據《史記》載到,上古時期不少帝王都舉行過封禪大典,其中舜就親自到泰山封禪。這些記載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參考上古時期的社會、經濟生活程度看,這是很難實現的。秦始皇以來,也有不少皇帝封禪泰山,如秦皇漢武這些歷史上功勳卓眾的皇帝都曾親自前往封禪。

宋真宗在宣佈封禪泰山的時候,又把他的老爹宋太宗趙光義拉出來了,因為太宗趙光義生前也有封禪泰山的願望,後因皇宮失火而罷。故此次封禪泰山非同小可,既有天書降臨,又完成老爹意願,這也有點真宗為自己開脱之意,即不管封禪泰山是否利國利民,都沒有自己的責任,自己也是被迫而為。
宋真宗下詔的時間是四月,而封禪時間是十月,相距僅有半年的時間,所以相關的準備工作非常緊張。半年看似很長,但是皇帝封禪是曠世大典,禮儀很多,大典用品講究更多。這也是為何古代很多皇帝都想封禪泰山,但是相關的開支太大,往往都是因為經濟原因很難實現。
在緊張的準備過程中,各地不斷報來祥瑞,一會是某地大豐收,一會是某地仙鶴羣飛等等。當然,這一時間泰山的祥瑞尤其的多,又是泰山下冒出一股清泉,又是泰山上驚見蒼龍,還有發現超大靈芝等等。不過這其中最大的祥瑞就是泰山上第三次天降天書,真宗親自出城相迎,對天書一番跪拜後又交於陳堯叟宣讀,內容還是對真宗治理國家的誇讚之詞。
兩次宣讀天書的都是同一個人——陳堯叟,這是巧合嗎?真不一定是巧合,很可能是蓄意為之。陳堯叟這個人,很多人對他不是很熟悉,陳堯叟和他父親陳省華、大弟陳堯佐、二弟陳堯諮都是真宗朝時期的著名大臣,父子四人同時在朝為官,在當時那是絕無僅有的。陳堯叟中狀元后就得到了宋真宗的賞識,因此他在仕途上風生水起,宣讀天書時,他已經是知樞密院事。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一個“天子請客”的故事,大致為:某天,宋真宗忽然將陳堯叟召進宮,且當時著名的丁謂等已經到了,先是一番飲酒作樂,後真宗命人給陳堯叟等人一人發了一個紅色的小袋子,打開一看裏面是罕見的大珍珠,酒後又再次賞賜其他珍寶。説到這裏,很多人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宋真宗為何請客賞賜呢?肯定有目的,那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和天書相聯繫,那就不難發現,這次天書封禪很有可能就是在宋太宗趙恆的授意下,由陳堯叟進行具體操作的。

綜上,宋真宗為何要導演一出降天書封禪泰山的戲呢?如果想封禪泰山為何又不直接去呢?因為封禪泰山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直接提出肯定會遭到大臣的反對,不如提前做好鋪墊,顯示出一種被迫封禪的感覺,使得不過結果如果都與他沒有關係罷了!
參考文獻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