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季,這些新特點值得關注

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

又到了考研季。

2023年度研究生考試報名正在火熱進行中,考研的相關話題也在持續升温。報名人數會不會持續走高?招生人數會有哪些變化?專業課會有怎樣的調整?網絡熱議的“逆向考研”現象該如何看待?近日,這些問題總是登上社交媒體的熱搜位置,牽動着考生的心。如何看待2023年研考新趨向?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2023考研季,這些新特點值得關注

2021年11月9日,湖南長沙師範學院考研學生在圖書館露台上認真讀書。宋文志攝/光明圖片

2023考研季,這些新特點值得關注

9月8日,河北省邢台市全國模範教師白恆雲在為學生上課。柴更利攝/光明圖片

2023年研招計劃尚未出爐,“縮招”可能性不大

“目前西安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計劃還未下達,但根據近三年情況來看,研究生招生呈穩中有升趨勢,平均增長幅度為10%左右。2023年西安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人數預計會繼續增加。”西安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祥模説。

202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尚未公佈,但是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上,所謂“知情人士”已經在猜測“考研縮招”,甚至分析,“推免生”名額增加,導致統考生名額減少,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傳毅説:“‘推免生’的名額,國家規定一般控制在當年學校全日制招生總計劃的50%。具體到每個學科專業,學校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及院校發展規劃自主決定。”

事實上,根據每年統考報名人數和招生人數來看,許多學校和專業“推免生”名額遠低於50%。比如西安工業大學,只有10%。

趙祥模介紹:“學校2023年‘推免生’計劃較2022年有所增加,但由於招生計劃同步增加,所以目前生源主要來自參加統考的應、往屆考生。”

記者瞭解到,根據教育部要求,有的學校2023年研究生擬招生計劃按照去年實際招生人數的95%規劃,實際招生人數最後按照教育部招生計劃確定。這是不是所謂“縮招”的一個動向呢?

“據我瞭解,在教育主管部門沒有正式下達招生計劃前,所有高校2023年擬招生計劃都是按照這個要求來執行,並且近幾年基本都是這樣執行的。我認為,這是統籌考慮全國研究生規模穩步增長的結果,根據往年的情況,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時,一般招生數量都會高於此前的擬招生計劃。”趙祥模説,“每年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都是由上級教育部門下達到學校,學校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與學科佈局,向以國家重大戰略、基礎學科、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的學科(領域)傾斜。”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一直呈現擴張態勢,報考人數亦然。數據顯示,2023年報考人數仍會增加。總體來看,可能會縮招嗎?

“從目前總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2023年研究生縮招的可能性不大。”趙祥模説,“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16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2022年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較2021年增加21%。考研人數持續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校本科畢業生逐年增加,再加上兩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壓力增加、出國留學風險加大,為追求更高層次的知識水平,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增強就業優勢,更多本科畢業生加入了考研的隊伍。”

趙祥模説:“國家制定研究生招生計劃時,並不是盲目地、普遍地擴大規模,而是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差別化地擴大招生規模。過去幾年,研究生招生名額重點向中西部地區高校進行了傾斜。”

王傳毅同樣認為:“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主要是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社會的受教育需求等多個方面統籌確定。依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20》的相關統計,25~64歲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數佔比,美國為14.26%,英國為14.64%,韓國為4.45%,中國僅有1%左右。因此,招生規模可能還會擴大,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增幅不同。”

考試內容及參考書目更換是正常現象,與“難度”無關

許多學校的2023年研究生招生簡章已經公佈,一些專業課考試內容有了變化,比如參考書有更改等。這也引發高度關注,是不是意味着考試將更“難”?在報考人數極可能增加的前提下,會不會“難上加難”?

王傳毅説:“專業課考試內容的變化屬於學校依據人才選拔要求以及學科理論知識發展變化進行的自主調整。隨着知識的更新、人才選拔要求的變化,考試內容以及參考書目的更換是正常現象。”

近年來,教育部要求推進按一級學科命題。以西安工業大學為例,根據這一要求,將自命題科目數從54門降到33門,並及時公佈《西安工業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指南》。

各學校公佈參考書目,實際上是為減輕考生複習壓力,方便廣大考生備考。

“考研人數增加不一定帶來考研難度的增加,10年前考研人數少,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少;現在考研人數增加,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在增加。因此,不能刻意放大絕對數量的增長來‘販賣焦慮’。”王傳毅説。

“最需要看到的是,比考研規模更重要的是考生報考的學科結構。目前考研的一個現象是,經濟管理等熱門學科競爭激烈,但涉及國家重大戰略的高精尖缺學科卻時常遇冷,冷門絕學難有傳承。如何有針對性地對考研羣體進行引導,讓更多考生將個人學業融於國家民族復興大業之中,是亟待關注的重要問題。”王傳毅説。

對於考生個體來講,能否殺出重圍並不在於報考人數和分數線,而在於自身在所報專業和學校的排名情況。

研究生分數線是依據招生名額與進入面試名額的比例劃定的。例如,一所院校招收100個人,如果招生錄取人數和參加面試的人數比例是1∶1.2,則會有120人進入面試,分數線則由高到低降序排列。具體進入面試的差額比例,國家指導性建議為一般不低於120%,具體由各學校自定。

趙祥模説:“分數線劃定原則是,首先考生分數要達到所在學科(領域)當年國家分數線即國家確定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包括應試科目總分要求和單科分數要求,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雙過線’。考研國家線有A區、B區兩檔劃分,這兩類地區的分數線通常會相差2~10分左右。在此基礎上,學校可根據達到國家線的人數和招生計劃的匹配度進行自劃線,自劃線的分數視當年情況由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集體研究確定。”

“逆向考研”現象,折射出專業學科特色優勢進一步提升

“逆向考研”也是近期熱點話題,即“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考研目標不再侷限於“雙一流”建設高校,將普通院校也列入選擇範圍。不少人將此看作考研“形勢嚴峻”的信號。

“實際上這種情況往年一直都有,有的是由於選擇專業和導師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許多學校之間其實並沒有外界流傳的那麼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對個體影響確實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專業和學科方面,每個學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判斷與選擇機會,也希望考生結合自身能力和興趣去選擇合適的院校。”趙祥模説。

王傳毅認為,考研是考生基於個人意願和個人能力的綜合判斷,固然考生有“成功概率”的考量,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報考學科的優勢特色水平。

“首先,國家一直鼓勵高等院校特色發展,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在不同領域和方向上爭創一流,因此,儘管考生在一定程度上會考慮學校整體的辦學歷史、學術聲譽,但更重要的還是會看報考學科的優勢特色水平;其次,目前出現了很多市場導向的大學排名或學科排名,其指標體系存在重大缺陷,特別是基於論文或項目之類的‘五唯’指標進行簡單化排名,不能反映高校或學科全貌,尤其不能反映人才培養特色質量及對國家、地方的支撐貢獻,因此以高校排名來對高校分層戴帽,且作為考研參考,既不符合國家精神,也缺乏科學性。”王傳毅説。

考研縮招、逆向考研、報考人數增加、參考書變更……網絡平台上伴隨着這些話題的,總有各種輔導機構、輔導材料、網紅指導專家之類的帖子,“流量”背後的利益提醒我們警惕“販賣焦慮”的情況。

“我認為,社會上一些媒體或考研機構為吸引眼球,過度放大了一些事實,也刻意隱藏了一些事實,確實存在‘販賣焦慮’的現象,應當客觀理性地去看待考研人數增加這一現象。”王傳毅説,“考研人數增加可能是受疫情影響所產生的短期波動,增加的人數一部分來源於受疫情影響未能申請或暫緩申請出國讀研的考生,另一部分來源於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未能就業、不得不考研延緩就業的考生。疫情之後,這兩部分羣體的讀研需求可能產生顯著變化。”

趙祥模説:“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如何正確面對緊張、焦慮也是每一位考研人的必修課。考研是一場持久戰,從複習到最後走進考場,會經歷很多困難。考研不能決定考生的一生,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考生應放下包袱、輕裝前行,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考出好成績。同時,考生應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需求,在全面評價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高校及專業。同時,要根據各招生高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公佈的參考書目準備複習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還要密切關注各個院校的招生及調劑政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39 字。

轉載請註明: 2023考研季,這些新特點值得關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