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其實更多是自己害了自己
小編一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到你們給我關注評論的時候
歡迎關注小編,歡迎在文章的底部留言説説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小編在評論區恭候各位大駕!
有很多人肯定跟小編有一樣的疑惑為什麼韓信這麼一為開國功臣,並且才華橫溢,在立國之後卻被劉邦狠心地殺死?是劉邦為人不仁不義,還是韓信犯下了滔天大罪不得已才慘遭殺害。為了解答解開此困惑,小編也是翻找資料,才發現其中的玄機。其實韓信最後被殺,在劉邦和韓信的一言一行中早已埋下了伏筆。韓信的個人才華以及他帶兵打仗的能力,絕對稱得上是人中豪傑。劉邦也是韓信的伯樂,投奔時劉邦才有機會一展才華。劉邦當初也是愛才若渴不計前嫌,不僅認可了韓信,還得到了重用。可見最初韓信投靠的時候,劉邦還是很器重並且是非常信任他的。那為什麼劉邦如此欣賞韓信最後還是殺了他呢?小編認為,以下幾點直指此事件的要害。
其一,韓信在追隨劉邦的過程中確實沒有而新,對劉邦忠心耿耿,帶兵打仗也是心甘情願樂在其中。但是實則韓信對劉邦的忠心其實摻雜了許多其他東西。韓信不像蕭何、樊噲等人,看着劉邦從草民一直翻身當皇上的整個過程,而是半道上投靠的。韓信投奔劉邦的原因顯而易見。首先韓信非常想有一番作為這毋庸置疑,但是韓信為劉邦拼命並不是無償,他想靠着自己的赫赫戰功謀得一個諸侯王。這樣的想法沒有什麼的不好的,建功立業得到獎賞也是天經地義之事,畢竟韓信的劉邦並沒有非常深厚的友誼。
不過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就已經決定了,他與劉邦早晚有一天會發生衝突。因為劉邦的治國政策郡縣制,沒有諸侯王一説,韓信相當王的願望就此破滅。要説韓信羣臣分天下的想法還真是落伍,春秋時期這種政策被代替肯定是有不好的因素,韓信竟然還想着勝利後瓜分天下,真的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韓信還天真的以為劉邦鴻門宴時爽快的答應是劉邦回心轉意了,殊不知劉邦只是忍了一口氣,打着秋後算賬的如意算盤,韓信總有一顆想當王的心這一定會讓劉邦起疑心。
韓信本身也不是什麼淡泊名利,他想要立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勝利後能夠管理一方土地。或許韓信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但是韓信也是有一腔抱負之人,而且韓信也覺得自己的能力絕對能配得上自己想要的這個諸侯王。小編認為,韓系實在是不會揣摩君王的想法,劉邦從未提過功臣分天下之事,你韓信就先給自己立個王,這豈不是打了劉邦的臉。跟自己未來的君王鬧矛盾就是跟自己過不去,韓信帶兵打仗確實是無人能及,但是為人處世方面還有待提高。
其次,韓信帶兵打仗多年,他帶領士兵們打的勝仗也是數不勝數。自然會得到士兵們的認可以及崇拜。所以在軍隊裏的威望也是可想而知,必定很高,就是這樣至高的威望給劉邦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何來形容這種威望,就拿韓信後來都已經被貶為侯爵之後,同樣是開國元勳的樊噲竟然對韓信行跪拜大理。按理説以樊噲在劉邦身邊的時間以及樊噲立下的戰績絕不輸於韓信,樊噲完全沒有必要在此時給韓信行跪拜大禮。
如此行為僅僅只是崇拜於韓信嗎?哪會那麼簡單,樊噲見到韓信時不自覺的表現出的害怕和敬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還不是因為在當時帶兵打仗時,韓信身上散發的魅力讓樊噲崇拜不已,就連樊噲都如此敬仰就更別説士兵們了。如果韓信想要造反,即使沒有官銜也沒有劉邦給的帶兵聖旨,就單靠韓信這幾年打仗時留給士兵們的威望和印象都足以讓士兵們聽命於他。這樣的將領,對外讓敵人害怕,對內自然會使君王恐慌。小編認為。韓信的官職被一貶再貶最主要的原因是,劉邦從內心裏是懼怕韓信的,萬一韓信哪一天突發奇想想要做一國之君了,略施小計也是無人能擋。
其三,韓信和劉邦的君臣關係到劉邦贏得天下的時候,已經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了。此時的韓信不過三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而劉邦已經是頭髮花白已過六甲之人。韓信算得上是劉邦的後輩,就算現在劉邦能夠將韓信的官職降到最低,那日後劉邦去世了,就算此時韓信已經是庶民了,也有足夠的時間和才能,將劉邦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奪走。劉邦衣服老態龍鍾的模樣他自然是害怕的,以韓信立下的赫赫戰功,帶兵打的勝仗數不勝數,論功績論才華建國後定然不會少了你韓信的好處,無論什麼樣的制度之下,你的官職也絕不會低,同樣能實現你的滿腔抱負,何必苦苦逼着劉邦非要給你個王呢?本來對劉邦是沒有二心的,這樣一來劉邦不懷疑你韓信,懷疑誰呢?韓信的所作所為總讓劉邦心神不寧,就覺得韓信一日不除,日後必定後患無窮。小編認為,韓信的年齡比劉邦小這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擔憂韓信突然起兵造反,年事已高的劉邦無力反抗。
像韓信這種頭腦靈活能力強,在軍隊的威望高,年齡又遠小於君王,想必換作誰都會憂心忡忡,害怕自己剛辛苦打下的天下一夜之間改名換姓。韓信之死,其實更多是自己害了自己,如果能夠多有點耐心,等待劉邦給過官職看過滿意與否之後,也不會讓劉邦總有一種韓信會起兵造反的錯覺,劉邦看在幫助他奪得天下,贏得多場戰爭的勝利的份上,也不至於趕盡殺絕。小編認為,劉邦擔憂也是情有可原的,雖説韓信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但他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語中,總透露着當王的願望,讓劉邦深深的感覺到了威脅,開國元勳也難逃被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