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山松千奇百怪,盆景山松“價值連城”如何挖樁?怎麼樣栽培?
野生的山松在貧瘠的土地上,在水分養分不均衡的野外生長,在長期的受到風吹日曬,呈現了老態橫秋,樹樁千奇百怪,姿態萬千,有枯榮相聚,有曲折彎拐,爆皮起皺。很多狀態具備了天然的藝術雛形。經過栽培,造型就可以馬上成為觀賞性極高的盆景。山松做盆景,如何採挖樁材?怎麼栽培?我來説説細節以方法。
爆皮小盆黑松盆景
挖樁的時間:
松樹的挖樁以一般雜木類有很大的區別。松樹的採挖時間大概為冬春兩個季節。主要以温度來判斷採挖的具體時間,冬季氣温持續在低於5攝氏度高於零下10度為最佳採挖時間。春季温度在18攝氏度以下清明節前,是最佳的採挖時間。季節只是模糊概念,温度代表一切。
冬季低温挖樁,主要的原因是松樹進入休眠期,挖樁的時候傷口不會流失樹膠,並且低温下耐寒的松樹傷口癒合快,冬季是菌病蟲害休眠期。所以冬季挖樁適合松樹。冬季挖樁注意保濕工作。
春季挖樁松樹冬眠漸漸甦醒,樹液開始萌動,細胞的活躍性開始增強,有利於傷口的癒合,以及較快恢復生長。春季挖樁注意細菌的放置。
挖樁季節很重要
野外選樁松樹下山樁技巧:
在高大茂密的松樹林是早不到合適盆景造型的。在靠近村子的坡地上,有牛羊活動,有人為刀耕火種的矮小坡地,靠近農田的小範圍中。這樣的位置,牛羊的啃食,加上加上刀劈斧砍的破壞,能找到比較好的樁材。
在坡地上石頭聚集的貧瘠之地,或者是溝澗邊的沙土位置上。尋樁有一句説法“雜石頭堆,出怪樁,出老樁”,“山澗出懸崖,臨水,露根樁”。茂密的樹林裏大多是直杆聳立樁,破壞生態不説,也不利於盆景的造型。尋樁技巧歸納起來選樁技巧“小老,怪奇,矮霸,曲折,爆皮起皺,枯面樹瘤等”。
矮小,爆皮,老氣樁材
挖樁樹樁的細節:
遇到難求的已經具備了盆景雛形的老樁,可以先給老樁的一側做斷根的處理,第二年在斷掉另一側的樹根。讓老樁在原土上生長,老根斷口上生出較多的鬚根,促進鬚根的多發,包土成團容易形成土球。可以提高成活率。(好樁難求,下手謹慎)。
具體方式:尋找到合適的老樁,先挖取表面的浮土,輕輕搖擺幾下,判斷主根的深淺,方向。在主根多的一側挖下去,將老根直根鋸斷,傷口注意修正平滑。傷口塗抹癒合劑。1個小時以後,蓋上原土壓實。每隔半個月最好能上山澆水一次。樹樁的附種上根系發達的小草。
第二年春季或者冬天,直接挖取整個樁材,斷掉另一側的主根,在鬚根以及雜草根系的纏繞作用下,非常的容易形成土球。保護好原土球下山準備種植。
挖取時包裹,方便運輸
栽種松樹下山樁細節:
栽種松樹的土壤建議使用(原生土+煤渣粉+田園土+淡水河沙)各取1/4混合在一起栽種下山樁。原生土增加松樹的適應性,和其他三種土壤混合形成疏鬆透氣,不積水的維護酸性土。山松耐貧瘠加上剛移植,不建議使用“營養土”或高養分的土壤。
栽種前修正下山樁松樹。將根系的大傷口修正一下,傷口不要帶毛邊毛口,或者有撕裂的斷面。修大根留小根。大根傷口及時塗抹癒合劑,避免流失樹膠。枝條上刪減一些不利於後期造型的枝條,弱枝,腋下枝,悶枝等相應修剪掉。松針保留三份之一左右,每個枝條刪除1/3左右松針。
修正根系,多留鬚根
栽種管理細節:
栽種好的松樹,不澆“定根水”土壤用小木條搗實緊密貼合根系,用遮陽網搭棚遮蔭,保持四面通風良好。用噴霧打濕枝條,以及花盆土壤表面微濕。
第三天早上再給與一次“定根水”。澆水的時候水流要慢,多次澆灌。“定根水”較好以後,用塑料袋將花盆包住,留取10個通風點。澆完“定根水”之後的一星期,注意避雨,不可讓雨水在進入花盆土壤。
每三天解開塑料袋觀察土壤乾濕,通風透氣。澆水的方式保證花土“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每天早晚給整樹淋水打濕,主幹松針。
一個月以後松針沒有明顯的枯萎,以及落葉,證明生活率已經50%。到第二年的4月左右,松樹萌發第二遍芽,基本可以確定成活。
保濕,多噴霧
以上是栽種松樹下山樁的細節以方法,希望我的方法,能幫助上喜愛盆景的朋友,交流養花經驗請留言在評論區,不足之處請指正。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