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在就任高盧總督的第二年,高盧人的一支貝爾蓋人(生活在今比利時境界)組成了盟軍,準備一舉驅逐凱撒和羅馬人。最後,羅馬人和貝爾蓋人隔着一片不大的沼澤列陣。當時,貝爾蓋人按兵不動地等待着,想讓羅馬人先進入這片沼澤。而羅馬人也嚴陣以待,準備讓敵軍先進入沼澤,然後趁其半渡而擊之。就在雙方的步兵正在對峙的時候,雙方的騎兵已經殺得難分難解了。凱撒見敵軍也不打算通過沼澤來攻,便趁着己方騎兵佔據上風時,率領着軍團士兵退回了營寨。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見到羅馬人回營後,貝爾蓋人便立刻行動,急匆匆地趕到了阿克松奈河邊當時,這條河位於凱撒一方營寨的後方。在河邊找到了一個渡口後,他們便派一部分軍隊渡過了這條河。他們打着這樣的如意算盤:“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便出其不意地攻下凱撒的副將奎因都斯·季度留斯·薩賓努斯坐鎮的那座營寨,然後再毀掉那座橋樑。如果事不可為,我們便流竄入雷米人的領地內,在凱撒的後方搞破壞,切斷他的糧道以斷絕他的補給。”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薩賓努斯把敵軍準備渡河的事情彙報給了凱撒,於是凱撒立刻派出了他的全部騎兵、弓箭手、投石手和輕裝的努米底亞人。這支援兵從橋上過河,快速地向正在渡河的敵人殺去。當他們趕到時,敵軍正處於半渡的情況下,於是,一場激烈的戰鬥便爆發了。羅馬人的騎兵將已經渡過河流的敵軍包圍了起來,並且很快地便殲滅了他們。弓箭手和投石手立刻對正在渡河的敵軍展開了攻擊,殺死、殺傷了大量敵人。在弓箭手的配合下,輕裝的努米底亞人也利用手中的長矛擊退了那些勇敢地跨過同伴的屍體、企圖繼續渡河的人。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此時,貝爾蓋人才發現他們既無法攻陷附近雷米人的城鎮,又無法渡過眼前的阿克松奈河,也無法將羅馬人引誘到不利地形上作戰。於是,他們便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討論的結果便是他們決定撤兵。他們決定,各個部族的部隊都撤回到自己部族的領地內,當羅馬人攻擊某個部族時,其餘部族再敢去救援。因為是在其他人的領地上作戰,所以現在貝爾蓋聯軍的糧草供應開始出現問題,而如果是在自己的領地內作戰的話,他們便佔據了本土優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領地內的資源供應軍需。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此外,他們還得知狄維契阿古斯已經率領着埃杜維人的軍隊進入了俾洛瓦契人的領地,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無法讓這些急着去救援自己同族的人再多留哪怕一刻鐘。做出撤兵的決定後,那些人便在當晚第二更次的時候率領着自己部族的軍隊拔營了。不過,與其説他們是準備撤退的士兵,不如説他們是一羣一盤散沙的潰兵。首先,這些出營的士兵們並沒有排成一定的隊列,而且也沒有發號命令的將領。還有,因為每個部族的每個士兵都想搶到靠前的位置,所以敵方的士兵在出營的時候便吵吵嚷嚷地亂成了一團。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敵營的嘈雜聲剛剛響起,凱撒便從斥候那裏得知了敵營的情況。但在不瞭解他們為什麼撤退的情況下,因為擔心可能存在的埋伏,凱撒便按兵不動,只是讓軍團士兵和騎兵在營寨內做好準備。天亮以後,陸續趕回的斥候證明了敵軍確實在撤退,於是凱撒便立刻放出了他的騎兵,命他的兩位副將領着騎兵襲騷敵軍的後軍。與此同時,凱撒還命他的另一個副將率領三個軍團押後,以為接應。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羅馬人的騎兵很快便追上了敵軍的後軍並發動了攻擊,見到羅馬人追來後,貝爾蓋人的後軍立刻停止前進,開始奮勇抵抗。但是,在聽到羅馬人的吶喊後,貝爾蓋人前軍的隊列馬上便散亂了,士兵開始四散奔逃。恐怕那些人認為他們還沒有完全地脱離危險吧,所以他們既無視了將領的命令,也忽視了形勢的危急,只是不管不顧地亡命奔逃。這樣一來,羅馬人便從容不迫地擊潰了尚在抵抗的後軍,然後便開始追亡逐北,再也不用擔心敵軍的埋伏或者可能存在的抵抗。最後,羅馬人在追擊的過程中殺死了大量潰兵,直到太陽完全落山,他們才按照凱撒的命令停止追擊並收兵回營。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軍紀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可以説,貝爾蓋人便敗在了軍紀散漫上。首先,在決定撤退後,各部族士兵不僅沒有按照一般陣列有序撤退,反而爭先恐後地爭搶道路。其次,當羅馬人追來後,當後軍依然在頑強抵抗時,前軍卻一鬨而散了。在這種情況下,貝爾蓋人焉能不敗。這也從反面告訴了我們令行禁止,軍紀嚴整的重要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2 字。

轉載請註明: 羅馬人和貝爾蓋人的對決,謀略上有差距,軍紀上更是相差甚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