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漢朝是一個遙遠的時代,他距離我們已經有1800多年了,雖然這個王朝的腳步漸漸遠去,但他的印記卻愈發明亮,他的過去依然令人懷念,他的名字依然對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

直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這個朝代的國號為民族名,我們自稱漢人,我們的文字為漢字,我們的文化為漢文化,衣服為漢服,女兒稱漢女,男兒為漢子。"漢'這個字已經從國家到個人,從表皮到思想都打上了深刻的印記。

“漢人”這個稱呼是從漢朝開始的,也是得於漢朝,所謂漢人就是指漢朝人。正如網友的提問,我們中國三千多年文字史,商周秦漢唐,兩宋元明清,歷朝歷代時代變換,為什麼偏偏以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做為民族的稱呼呢?明清離我們更近,盛唐之名影響世界,為什麼我們不叫明人、清人、唐人?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知乎上相關的問答也是多如牛毛,在這裏我談一下個人的觀點。

一、"漢"本身的涵義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華美典雅的漢服

"漢"指銀河,有華美之意。曹孟德有詩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星漢"就是星河、銀河的意思。漢朝因劉邦分封在漢中而名,漢中又因漢水環繞得名,而漢水,又因為其走向和天上銀河一致,被認為是地上的銀河,所以叫"漢水",也稱"天河"。而銀河又被冠以"光彩、明亮"的象徵,所以"漢"有華美之意。

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只有宇宙才能包攬銀河,那銀河如同明鏡一樣光彩明亮。 當年劉邦沒文化,不理解"漢"這個字的意義,蕭何便跟他解釋:"語曰天漢,其稱最美。"漢是一個美稱。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就是提到漢就能想到"天",古代一國之君,自稱為天子,"天"就是信仰。要知道劉邦和他之前的統治者們是不同的,漢朝之前,無論是秦國還是諸侯列國的統治者都是貴族。夏商周都是看重血緣的貴族政治,周朝分封的要麼是姬姓子孫,要麼就是原商人部落,都是有姓氏的人。當時的社會是有嚴格的階級劃分的。

劉邦不是貴族,連文化階級的士族都不是,他就是個沒文化而且不務正業的粗人。這個人開天闢地似的結束了延續千年的貴族政治,當上了諸夏遺民的皇帝。對劉邦來説該如何取得天下人的認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劉邦有一個"斬白蛇"的傳説,就像陳勝起兵那樣,把自己神話;我雖然出身貧賤,但我不是凡人吶,我是上天派下來拯救萬民的天子,總之跟着我幹就對了。

"我"為天子,而"漢"又有天意,所以劉邦欣然接受以"漢"為國名。自此漢朝便開始了它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征程。


二、以"漢"為名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1)漢朝完成了內部的整合與統一。

實際上我們是在漢朝才真正地完成大一統。秦朝通過軍事與法制強行將華夏諸部捏合到一起,引起了較大的反斥。漢朝軟硬兼施,加上戰爭消耗過大,六國貴族消滅殆盡,再無人進行割據,所以漢朝初年,天下穩了下來,給了劉邦、蕭何他們喘息發展的機會。

黃老之術下的文景之治,讓天下百姓嚐到了大一統下和平生活的幸福感,使得人們對漢朝認同度極高,這是一個百姓懷念,文人盛讚的時期;後來武帝時採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君權神授等儒教思想,加強了四海思想的統一,使得民心歸附,國家凝聚力在文化思想層面大大加強,而不是僅僅從血緣和利益上暫時的結合。

總之,血緣加文化兩大法寶將華夏各地人羣,在西漢時緊緊地捏合在一起,所以人們對“漢”認同度非常高,願意用漢人自稱。

(2)是對外強悍的開拓史,形成的強烈民族自豪感。

漢武帝為什麼有那麼大的自信,又是對匈奴發動全面戰爭,又是徵朝鮮,打南越,還要兵出西域?

答案就是自信源於實力。統一整合的中原,歷經文景之治後,有着舉世無比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我們現在可能無法體會當時國家精英們的心情。

你要知道,漢朝可是將整個東亞最肥沃的土地,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史無前例地完成了高度的統一。漢朝中前期税收極低,可即便如此,倉庫裏糧食仍然堆積如山,串錢的繩子都發黴腐爛。由此可見,整個國家擁有多大的財富。這麼多錢不花出去,那也太沒出息了。

而在漢武帝時中國的人口達到了近四千多萬,這是個什麼概念?告訴你,你別看當時匈奴什麼的號稱控弦四十萬多麼唬人,他們是軍民合一制,平時就是牧民,隨時上馬打仗。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他們控弦四十萬,那就説明整個匈奴能騎馬射箭的男子加起來也就四十萬。以此推算他們總人口二百萬都頂天了。剛才説了整個東亞人口基本都集中在黃河流域,也就是漢朝境內,這不是誇大其詞。現代科技對當時氣候的推算,除了黃河流域其他地方還不適宜人類生存發展。

所謂百越之地,被稱為煙瘴之地,全是原始森林,人煙稀少。一直到昭宣中興時,嶺南七郡人口加起來也才129萬人,當初秦國遷移的那五十萬人估計能成為南越人口的主力。漢朝這樣的人口力量,在東亞就是降維打擊。

如此國力之盛,豈能在家坐吃山空?漢武帝實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後,廢棄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轉而啓用積極入世的儒家和法家。外儒內法,練兵選將,將國家機器高速轉動,拉開了對外發威的大幕。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河朔之戰——收復肥沃的河套平原,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漠南之戰——發兵十萬,衞青大敗右賢王部主力,斬首萬餘;

河西之戰——霍去病轉戰千里,開疆拓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張中國之腋;

漠北決戰——帝國雙璧同時出擊,徹底將匈奴主力擊潰,匈奴遠遁,封狼居胥,漠南無王庭。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這只是個開始,對漢帝國來説也只是熱熱身,隨後平南越、服夜郎、定朝鮮,將東亞最好的地盤佔盡。

冠軍候打通了河西走廊之後,撥開了西域的迷霧,這個盛產美食美景美人的地方實在令人神往,當然要去看看啦。一開始只是派使者領着幾百人過去屯田探路,漢朝使者都是一羣什麼人?幾百人就敢拿着刀滅國的人。

當初傅介子帶着十二個人,拿着詔命跑到西域又是斬殺匈奴使者,又是刺殺樓蘭國王,何等的強悍,而他的出身就是一個普通的北地良家子。

後來漢宣帝乾脆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機構,政治上統一了天山以南。遷移人口屯田駐軍,將新疆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管轄。

男子漢、壯漢、大漢,等形容男人孔武有力的詞語,均來自漢朝時那場波瀾壯闊的歷史,是對手的畏詞,也是我們的榮耀,所以"漢"這個字於後人而言就是信仰。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三、後世文人對"漢人"這個稱呼廣泛的延用。

漢朝太過偉大,延續的時間又長,所以影響深遠。唐朝那麼強盛,但唐人卻無比推崇漢朝,唐人眾多的文學史學作品中經常以漢代唐。例如:《舊唐書》中記載,唐武德年間,突厥額利可汗人幷州,唐遣鴻臚卿謂頡利曰:“漢與突厥風俗各異。漢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漢復何所用。”頡利納其言,即引還。

《唐蕃會盟碑》中有“今蕃漢二國所守見管本界,以東悉為大唐國疆……”、“蕃於蕃國受安,漢亦漢國受樂,茲乃合其大業耳”等等這種描述。

又如: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等等,例子很多,説明驕傲如唐人,也已經把"漢人"這個名字深入人心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失意文人,都是極為認同漢人這個稱呼。唐朝以後,基本不再有其他的稱呼,像"華夏'、諸夏、夏等稱呼用得少了。基本都是以漢人自居。漢族的羣體概念,伴隨着"漢人"這個羣稱成為中原人民強力的凝聚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