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郭修刺殺費禕的這件事情,有傳言説郭修是姜維派出的死士,如果按照誰受益誰就是兇手的邏輯,姜維存在嫌疑。不過這個説法僅僅是邏輯推理,要想驗證結果,必須有證據,可惜翻遍史書,沒有任何證據!
《三國志》和《魏氏春秋》記載,郭修也有可能叫郭循,因為繁體字的修(脩)與循太相似,後人都搞不清他真實的名字。他官居曹魏中郎將,延熙十三年被姜維所俘虜,投降了蜀漢,被劉禪封為左將軍。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一、郭修刺殺費禕始末
從曹芳的詔書中可知,郭修根本不想投降蜀漢,他的舉動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目的竟然是想接近劉禪,並刺殺他!郭修曾經幾次接近劉禪,但都被劉禪的近侍阻擋,近不了身,沒機會下手。
於是郭修退而求其次,將目標放在了蜀國重臣費禕身上。延熙十六年正月初一,按照常規,費禕召集眾臣,舉辦歲首大會,郭修就在其列。據《後漢書》記載:“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脩在座。禕歡飲沉醉,為脩手刃所害。”費禕喝得伶仃大醉之際,猝不及防,被郭修持刀所害!
二、裴松之對郭修刺殺費禕的質疑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從上述過程可知,費禕遇刺就是做了劉禪的替死鬼,郭修的舉動就是為了為曹魏盡忠。不過這個説法遭到了裴松之的質疑,他提出了三個疑點:
其一,郭修僅僅是“西州一男子”,並沒有受到曹魏政權的恩惠,沒有理由為曹魏盡忠。而且,如果郭修想要為曹魏盡忠,當初就不會被俘,這種刺殺行為不符合邏輯。
其二、曹魏和蜀漢的關係並沒有深仇大恨,並不像春秋時期智伯與趙襄子那樣的私仇,所以曹芳將郭修比作豫讓,有點牽強附會,解釋不通。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其三、劉禪和費禕都不是那種傑出的政治家,刺殺他們倆,對時局沒有裨益,也很難產生大的效果。也就是説,郭修的刺殺工作意義不大。
裴松之的解釋,讓本來很簡單的一件刺殺事件,變得撲朔迷離,似乎另有隱情。不過,裴松之也沒有説出他的懷疑對象,這大概就是題乾的疑問理由。
三、裴松之的理由是否成立?
個人認為,裴松之的説法也有問題。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其一,郭修的身份真的就是一名普通“西州一男子”?曹芳説他是中郎將,裴松之説這就是事後的“偽稱”。不過,理由、證據、都沒有!
郭修不可能是普通人,很簡單,假如郭修只是一名普通人,被俘後,劉禪為什麼要封他為左將軍?左將軍是軍隊高級將領,要比雜牌將軍地位高得多,一名普通降卒,怎麼可能獲得如此高的地位?
其二、蜀漢兩國雖然沒有私仇,但是作為你死我活的敵對國,採取行刺舉動有違常理嗎?誰説刺客只用於報私仇?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其三、劉禪和費禕雖是平庸的政客,但是地位放在那裏呢!他倆假如遇刺,那就是蜀漢政壇的一次大震盪,跟他們的才能無關。再説,郭修的刺殺行為,肯定不是曹魏政權的計劃,而是郭修個人相機而動,邏輯上有問題嗎?
四、郭修是姜維的殺手嗎?
費禕死後,姜維獨掌軍權,是的,姜維獲利了。不光如此,費禕生前與姜維確實存在很大分歧,姜維是鷹派人物,堅持要北伐,費禕是鴿派人物,主張休養生息。
據《三國志》記載,費禕曾經對姜維説:“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費禕對蜀漢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以他和姜維的才智,都遠遠不如諸葛亮,連諸葛亮都不能取得北伐勝利,可見北伐不可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守社稷,靜等後人,不能拿國運做賭注!
可惜姜維聽不進去,堅持要北伐。費禕只能以掣肘的方式,每次只給他不超過一萬的人馬,隨他鬧騰,不傷害國本就行。費禕死後,姜維的春天來了,他一改費禕的保守,大舉北伐,結果跟費禕預料的一樣!
費禕是諸葛亮看中的接班人,兩人都是諸葛亮的“愛徒”,雖有分歧,但並沒有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費禕對姜維還是很剋制的,雖然不同意姜維北伐,但是依然在有限的範圍內滿足姜維。可見兩人的關係沒有鬧僵。
結語:
綜上所述,郭修的身份,應該是曹魏的中郎將無疑,郭修為何刺殺費禕,因史料缺失,已經無解,也許就是曹芳所説為國盡忠,也許酒喝大了頭腦不清醒也未可知!但姜維派出的刺客説法很難成立,至少沒有任何證據!
參考文獻:《三國志》《魏氏春秋》《後漢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8 字。

轉載請註明: 試分析郭修為何刺殺費禕——他到底是不是姜維的死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