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博易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秦始皇在位37年,修建了7個世界級工程,2000年後的今天,有5個屹立不倒。
靈渠
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在中國古代屬於軍事防禦工事,對於長城的修築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烽火戲諸侯”就是發生在這裏,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爭霸,互相防守,長城的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這個時候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中一項就是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擊敗匈奴,取河南地。
緊接着修築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蜿蜒一萬多里,秦始皇修築長城後,才有萬里長城的稱呼。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後期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了修築,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十二銅人
在秦都咸陽,秦王宮阿房殿前,屹立着12個銅器鑄造的大銅人,因為銅是黃色的,所以又稱作金人。他們穿着外族服裝,每個都非常巨大和沉重,很難運輸,而且他們渾身雕有精細的花紋,且個個耀武揚威,精神抖擻,英勇無比,日夜守護着秦王宮殿。
秦始皇鑄造十二銅人的目的,完全是出於鞏固自己的皇位考慮。秦始皇明白自己得來的皇位不容易,就希望江山傳到萬世,為了防止別人武力奪權,他就想找個合理的藉口,來收繳全國的兵器,恰巧有個農民報告秦始皇,自己見到了12個巨人。
當地還流傳着一個童謠:渠去一,顯於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聽了非常高興,於是接着農民的事情,假託徵兆,對天下老百姓説,這是順應天意,於是下令收繳民間兵器,集中到大都咸陽,鑄成12個銅人。
秦直道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阻止和防範北國匈奴貴族的侵擾讓蒙恬率30萬大軍,用了兩年的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軍事通道,這就是秦直道。
後來蒙恬被賜死時,秦直道並沒有完全修通,秦二世繼位的時候,繼續興建秦直道。秦滅亡的時候,秦直道在隋唐時期依然繼續提供交通服務,到了清朝,秦直道逐漸荒廢,失去了作為交通幹道的作用。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秦始皇為了開拓嶺南,統一中國,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讓屠雎率領50萬大軍,南征百越,結果遭到當地民族的抵抗,秦始皇3年兵進不去百奧,軍餉轉運困難。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讓監御史祿掌率領士兵、民夫在興安境內湘江與灕江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運載糧餉,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2018年靈渠被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阿房宮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龍首原西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後,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宮的目的和選址的根據,是由秦始皇確定原則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奉,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並沒有修成,秦二世繼位後將所有刑徒調往驪山陵填土。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基本竣工;七月,陳勝吳廣起義,阿房宮沒有按照工期施工下去,八月,趙高逼迫秦二世自殺,阿房宮完全停工,直到秦朝滅亡。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從秦王政元年(前247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一共耗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根據史料記載,秦陵中建有各式宮殿,陳列着許多奇異珍寶,秦始皇陵到今天都沒有被開啓。1987年12月,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兵馬俑
1974年,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製的與真人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重見天日。
《史記》記載: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1987年,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