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為挑戰而來
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賽場上,“年少有為”不再只是期望。
浙江大學蔚藍防線團隊設計的安全防護軟件,可為語音交互提供安全保障;山東科技大學“智創綠源”團隊,讓中深層地熱開發更安全環保;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團隊的便攜式監護儀,讓低成本監測心肺數據成為可能。
今年6月,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東北林業大學啓動。在這裏,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的創業團隊同台競技,在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脱貧攻堅、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五大類別的比賽中展開角逐。其中,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項目在項目總數中佔比最高,為34.6%,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科技含量”不容小覷。
與以往不同,本屆競賽迴歸創業計劃本源,取消了以往的創業實踐賽、公益創業賽以及MBA專項賽。在引導大學生設計創業計劃時,不僅考慮商業價值,更兼顧社會貢獻度,讓創業大賽和創業計劃成為大學生了解國情、進行社會觀察、啓蒙創業意識、激發創新精神的創業課堂。
從首屆“挑戰杯”創業競賽就擔任評委的上海寅嘉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愛國説:“‘挑戰杯’創業競賽不是一個短暫的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創業教育。”他認為,創業項目從準備、調研、論證、打磨到進入市場,這個過程既成為高校創業教育的有力抓手,也成為大學生日後創業就業的重要資歷積累。
“挑戰杯”創業競賽已成為國內大學生創業的“奧林匹克競賽”。今年,該比賽參賽項目和人數都遠超歷屆,共吸引全國2786所學校的17.9萬個項目報名參加,92.4萬學生參與其中,1439個項目進入全國決賽。
本屆大賽聚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希望藉此引領青年大學生走出校門、觀察社會,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決社會問題,通過創業實踐讓社會更加美好。而賽場上,眾多大學生創業者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把這份期待變為現實。
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通信衞星陣列參數矩陣並行測量項目,斬獲了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類別金獎。據該項目負責人、北京理工大學研二學生趙欽源介紹,他們團隊耗時5年進行反覆試驗,攻克技術難題,發明了我國首套衞星通信陣列參數矩陣並行測量儀,讓原本需要耗時180天才能測量完成的任務在7天內解決。
如何實現餐廚垃圾100%資源化,則是南京大學果核團隊主攻的社會痛點。他們到南京各地餐廚垃圾處理廠調研,經過4年的試驗發現,黑水虻是最合適的資源型昆蟲,可以吃掉高油鹽垃圾,並能將其轉化為飼料蛋白和有機肥料。現在,果核團隊研製出的處理設備每日可處理兩噸餐廚垃圾,已經在南京大學投入使用。
重慶電子科技工程學院創業團隊紮根武陵山腹地的彭水縣,進行了長達3年的深入調查,探索種產銷一體的紫蘇全株產業鏈扶貧模式,將紫蘇這一植物做成帶動當地脱貧致富的產業。目前,紫蘇創業扶貧項目已輻射彭水及周邊4個縣的20多個鄉鎮,種植面積突破5900畝,幫扶398户建檔貧困户脱貧,1600多人就業。
作為社會實踐和調研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平台,“向祖國報到——‘挑戰杯’社會實踐雲接力”活動是本屆“挑戰杯”創業競賽的新亮點。
該活動以各省級團委為單位,以參賽團隊為參與單元,廣泛徵集參賽學生進基層、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的實踐故事,通過點亮祖國地圖的方式,展現大學生踐行“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的青春風采,吸引了19.5萬名學生參與,累計打卡40.8萬次,打卡地點覆蓋全國2841個區縣,實踐里程超過1.6億公里。
其中,黑龍江省5000多個創業團隊齊聚雲端,1萬多名學生奔赴各地,點亮祖國地圖兩萬多次;山東省10萬多名學生、9662個創業項目深入全國各地的社區、農村等地調研,用奮鬥填充青春底色;蘭州理工大學“核心力量”項目團隊來到甘肅省天水市最貧困的化嶺村,制訂出解決當地核桃產銷難題的方案;雲南大學的實踐團隊則走進西雙版納的曼拉村,和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作,手把手教村民水稻種植管理技術。
今年夏天,在“向祖國報到——‘挑戰杯’社會實踐雲接力”火熱進行的同時,為強化大賽的羣眾性、客觀性、交流性,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扁平化優勢,團中央還設立了向夢想出發——“挑戰杯”奮鬥出彩雲分享、導師會客廳、名師大講堂、雙創雲展會、資源對接會、青年思享匯、暢想2050等8項系列主題活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